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正确理解概念,推进小学体育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1-10-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闫萍萍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体育课时最多的一个阶段,承载着小学体育教学初步开启及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等方面素质的特殊使命,是整个基础体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为此,广大的教育、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寄希望通过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质量以在源头上改善乃至于扭转青少年体能下降的趋势。因此笔者通过自身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感悟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两个基本的概念上来谈一谈小学低年级阶段体育教学中的误区,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        目前小学低年级阶段体育概念理解的误区
1.体能“全面”发展还是“片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水平。
体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爬越、平衡等。另一个方面是身体素质,包括了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和柔韧等。
通年过对比体能概念的两大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些方面内容的练习与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因此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是要全面进行发展的。身体素质是指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机体能力,是建立在基本活动能力之上的,可以认为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上的,可以认为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上位概念。
在进行身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例如在练习下肢力量的时候,采用蹲杠铃或扎马步的方法,那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生的骨骼面就会因为受到过过大的刺激而提前愈合导致骨骼的生长发育停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会造成骨骼变形;又如练习爆发力的时候,学生会因为骨骼肌肉韧带负荷不了太大的强度而造成运动伤害;再如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无氧状态下的耐力练习会使儿童身体产生氧债,造成呼吸困难和肢体乏力等等症状,影响氧气的运输,长时间练习的话会影响儿童脑部的正常发育。从上述的几个实例来看,在这样的一个年龄阶段进行这样内容的身体素质发展,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说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因此我
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多从灵敏、协调和柔韧上发展,不分主次的要求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做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不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所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淡化身体素质中力量、耐力等内容的发展,提倡有选择的“片面”的发展,这样才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
2、“本能”还是“技能”
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身体素质练习,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识。身体练习必须要在一定的形式当中以一定的运动技能作为载体同时承担的负荷而完成。我国新编体育教材对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依据各版本的共性可分为基本体操、游戏和舞蹈三大类,没有出现单一的专项,因此也没有相应的专项技能要求,但是对于满足各类运动所需的共性的基础技能,也就是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爬越、平衡等内容却是有一定要求的。
人的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叫本能;另外一种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得到的,叫技能。我们结合人类出生后“小儿出生后第一个月末,头能运动;2个月中可以抬头;三个月时能挺胸;4个月时扶着婴儿的躯干,婴儿能坐起;5个月时能靠坐很稳;6个月小孩能独立坐着能由仰卧位翻身转为俯卧位;7个月大的婴儿能爬能跪,能抓住窗栏站起;8个月大的婴儿可以独立站立;婴儿9个月时能扶着东西行走;12个月时能独立行走,能下蹲起立。”这样的发展是事实得出;人类虽然没有一生下来就能游,能跑能跳,但是只要是正常的新生儿对于踢、跑、支撑、攀爬等无谓的“基础技能”实际上是天生就会的,没有人教他,只是自己的神经运动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的,最多的是过程显现的比较慢而已。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爬越、平衡等是人类本能及以本能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技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        如何正确运动概念指导实践
1、        如何正确发展体能
任何的关于体能的活动都是以神经控制和能量消耗来进行的,区别仅仅在于是神经控制占主导还是能量的消耗为主导。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是在神经控制下以消耗能量为主的“高碳”体能,他的主要发展途径是力量练习。而灵敏、协调、柔韧、平衡等是以神经系统为主的消耗能量为辅的“低碳”体能,主要发展途径是动作练习。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动作发展先于力量发展以及其他的一些身心发育特点,我们可以得出在体能发展教学上得几点做法。首先,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爬越、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学过程中以动作练习为主,着眼当下,动作标准要高一点,负荷也要有一点。以力量练习为辅,放眼未来,可以放低或者不作要求。再次,教师要联系家长,齐抓共管,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对于儿童科学饮食习惯的监督与营养。否则的话,就算是再考虑周到的体育教学也挡不住随心所欲的嘴。
2、        如何正确发展技能
(1)            多种方法,全面发展
6—8岁的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了较为全面地发展基本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爬、爬越、平衡的条件,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选取恰当的练习方式进行发展。例如带领学生利用固定的滑梯、可以自由摆设的标志桶以及小海绵垫等物品来布置带有一定障碍的场地,有小河、树林、高山、沼泽等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各种技能来通过。遇到小河的时候我们就跳过去、进入树林里我们就要绕来绕去,遇到沼泽我们就要从垫子上滚过去或者爬过去……
又例如我们可以运用主要靠内部心理条件的变化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的故事化游戏来进行教学。“防空洞”、“我是快乐的邮递员”、“小蝌蚪找妈妈等”都是比较好的教材。
(2)左右对称,全面发展
在运用技能的发展中注意学生动作的左右对称对于学生脑部的发育具有特殊的意义,相应的,学生的脑部良好的话也能同样提高技能掌握的速度与熟练度,两者互相促进。
人类在完成很多动作的时候大部分是单侧进行的,从日常最简简单的用筷子吃饭、写字、刷牙、切菜到运动的时候运球、投篮、踢球等等都可以看出。经常使用的一侧的手脚被称为利手,利手属于哪一侧不少由个人主观规定的,而是先天就确定了的,只不过是在实践中被发现而已。从大脑的构造及功能来看,左侧大脑管理者右侧身体,既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个科学家,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同时又显得有些刻板,缺少丰富的情感;而右侧大脑管理者左侧身体,像个艺术家,长于非语言的形象和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缺点是不是那么的善于言词。
在运动就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左右两侧都是利侧的话,那么该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应该是很高的。所以为了能够在日后进一步提升学生掌握和使用更加高级的运动技能,教师就必须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双侧锻炼,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左右手都会拍球,继而发展到左右手都可以熟练运球,最后发展到左右手都可以投篮,当然越往后难度越大,除了正常的训练发展之外,还要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天赋,简言之,进行双侧锻炼的同时就是在促进脑部神经发育,开发脑部功能,以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三、        小结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相关概念的正确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相关的科学的教学实践,我们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也提升了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为学生今后在体育以及文化学习上的发展奠定一生地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