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9.28教研活动中小衔接
发布时间:2011-09-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9.28教研活动中小衔接
一、韦菊仙说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第二段熟读感悟,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1..单元回顾
培训学生的单元整体观,构成体系,读课文的理性架构;
补充《乡愁》,恰到好处的融入;
走进港台的国学大师的文学作品,如龙应台、林清玄
广泛的课外阅读,读经典。由课内走向课外。
你的人可以浪迹天涯,但你的灵魂要有一个归属,集中体现灵魂的回归。
过程的感悟者 热爱祖国是做人之本
揭示课题
2、建立段落
分段和概括能力是需要的。
短短40分钟一节课,但通过说课,我们就看到40分钟后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坐在车上的肖邦会想些什么?(差异发展)(人文性与工具性,立足教材,读写结合)
 
前松后紧,课堂散漫,会走出了回不过来
 
二、外国语赵老师
自愧不如:动情,初中应试多一些
          老师的一手粉笔字
1.浪漫   感觉是很能讲,品读的能力很强,得益于方法的引领(根据关键词来归纳);品读非常细,逐一品味,能讲,敢讲。
2.缺少记笔记的习惯。对这一点要求非常高。记关键词,记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3.始终感觉到,小学语文渗透了文学。剖析出方法,结合具体语句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表达的方法结构)
扎实的品读基础的培养,课堂的表达出乎老师的意料。
 
三、说“明天的课堂”
宋晓艳:
1.节奏特别快,小学重情感、重情境。
(1)教师的语速快。
(2)教师的语言要简洁。
(3)教师的节奏快才能把学生的节奏带快,相辅相成的。
     学生只会记老师的板书,记老师、学生的重点词。
改进:节奏加快;基础扎实,块状稍大一点;适当增加一些情感;读写结合也非常重视,先给一点示范,示范不仅停留在语言上,示范还可以多样;课内到课外,是一脉相通。
感性和理性;
 
马燕芬:
1.    预习要做些什么?作者介绍,《巩固与拓展》
 
 
 记笔记,敢于发言,学生要讲 乐于表达
王小娟:
课堂上都是最核心的;
赵老师:阅读的文章很多都是高考的文章
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随年级提升,课堂可能要取舍。变薄、变厚
自主的意识,取舍的眼光、
从哪些角度去学习
 
初中的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感悟;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尽可能扩大阅读量,每分钟500字,高年级每分钟300分钟,做好充分的预习,提高默读的速度,勤做笔记。
训练学生勤做笔记,快速笔记。
自主学习。
 
郦少春:
跳着镣铐在跳舞 吸引孩子,迎接考试 而我们课堂会随性
我们追求酣畅淋漓,课堂不应该处于顺,有时可以,课堂允许孩子有较长时间的,沉默也是一种成功。
《船长》用同一篇课文来上,长文短教,取舍
 
赵老师:
多一点想讲,多一点随意
 
陆轩:
1.很多孩子理解不会有问题,但答题技巧和方法很重要。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
迫切需要渗透方法。答题规范,
2.    一定要多读书。积淀很重要,理解的层次。
小学生不读书真是浪费时间。
 
文言文:
我们是不是有必要作一点渗透
读背简单的古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