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小学美术
课 题 负 责 人 雍晓燕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4月25日
拟 结 题 时 间____ 2014年4月______ 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1年6月16日,学校对市十二五备案的12个课题举行了集体开题活动,王冬娟、叶伟锋、朱丽萍三位校长和课程部、学生部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活动。
活动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分学科进行论证,一是各课题组长陈述,对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准备研究什么、将要怎样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阐述;二是学科部长对课题方案进行指导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学习交流,由“十一五”优秀子课题组长代表蒋冬霞、潘慧黎进行经验介绍,把自己作为一名课题责任人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持续推进的经验和体验进行了分享,这一交流使许多第一次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有了初步的感悟,也为后续研究的扎实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王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希望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融入日常实践中,用科学的研究、整体的策划、扎实的推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使用的美术教材中,每一年段的学习都包含”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如:美丽的盘子、相同图样排排队、卡通设计、纹样设计、招贴画设计、书籍的装帧设计等内容。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主要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方法,围绕一定的目标和用途来进行设计制作,并且运用、装饰、美化于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孩子来说,“设计.应用 “领域教学应该是他们特别乐于参与的一项美术活动,也是孩子们将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表达情感、发挥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
1.固有的教学方式,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束缚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有“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四个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应该有相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作业,成为美术教师一种固有而通用的教学方式适用在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中。原本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动手探究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变成了依葫芦画瓢式枯燥、单调的内容。这种固化的教学方式,一味追求课堂的结果,不敢轻易放手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只会照着老师的演示制作,抑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2.教学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品缺乏生命活力。
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自己收集图片,并围绕图片讲解知识、分析技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生活中自主观察、发现,自主参、调查设计的过程。学生脱离生活实际,缺少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为作业而作业,没有自己主观设计作业的愿望,使得很多作业出来虽然工整漂亮但缺少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美术“应用设计”领域教学的宗旨。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的教学?如何从整体上规划和作出每个年段相关“应用设计”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从书本走进生活,学习联系实际,将学服务于生活?鉴于此,我们提出《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二)研究目标:
1.研究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相联系,以 “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开展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依据学生不同年段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确立不同年段“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并形成有效的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3.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三)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设计.应用”这一块教学内容的现状。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年段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
3.针对“设计.应用”教学领域,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转变学习方式的途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和教材想结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给学生带来一种知识的亲切感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2)突破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通过观察、调查、体验、游戏、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对“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资源、现状、目标的分析和把握,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行动研究法:围绕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制定研究计划,采取研究措施,验证和反思。
3.案例研究法: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的典型案例,研究体现的教学策略与以往相比有哪些改进,并及时反思重建,提炼总结。
4.经验总结法: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等形式总结实践经验,展示实践成果。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立项准备阶段(2011年4月—7月)
(1)成立课题组并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初步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形成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2.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1)梳理小学美术各年段”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安排特点,分析教材和生活的联系。
(2)围绕”设计.应用”领域内容,展开课堂教学实践,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3)认真做好过程性资料收集与整理,课题组成员形成研究意识,在实践中不段反思积累,形成精品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3.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做好研究成果系列化工作包括专题论文撰写和资源库的完善。
(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
(七)、预期成果
1、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1)1个课程资源库
(2)结合学校活动形成2-3个主题设计比赛
(3)教学案例和精品课例。
多篇论文
2、预期达到的目标
(1)创建美术课程资源库
(2)结合学校活动,举办多种设计大赛。如运动会标志设计、科技节海报设计等。
(3)学生对“应用设计”教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形成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
(4)撰写相关论文。
|
||||||||||||||||||||||||||||||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签名 、 、 、 、
。
年 月 日
|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