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 课题
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1.11.17
|
地点
|
四楼会议室
|
参加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
主持人
|
蒋建全
|
活动
形式
|
教研活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课题开题之研究目标定位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原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存在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为: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国家课程,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体育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理念下,教学进度的制定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拓展的平台和生长的土壤。更加具有动态性和时代特征。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学习方式的主体化。过去的体育课程以项目的技术体系为框架而建构,注重知识、技术传授的系统性,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而教学进度的规划是从课程资源“育人价值”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实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地安排了教学内容。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成长的专业化。教学进度的制订,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合作、交流和自身的成长;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挑战。教师将拥有较为自主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气质、能力专长、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从而形成富有鲜明个性化与创造性的教学风格。这给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公平竞争提供机会与挑战,从而促进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4.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教学进度的制订,可以从分加入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部分,有利于学校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优势的场地、教师、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开发与利用本土本地的特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利用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校有特色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良性可持续发展。
|
||||||
评
价
|
定位研究目标,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
|
||||||
填表人 蒋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