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后拓展的策略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开发活动资源,让“偶像崇拜”从感性走向理性
发布时间:2011-09-0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小娟

 

 
【内容摘要】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核心。当学生的偶像崇拜在一定阶段出现盲目效仿和追随时,我及时开发相关活动资源,通过“寻访英模”的活动,进行青少年一代文化培根的导引让孩子们的偶像崇拜从感性慢慢地走向理性,从关注表象逐渐关注人物的品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情景再现】
《我心中的那颗“星”》是苏教版思品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名人,知道光崇拜“明星”们的外貌与兴趣爱好是不够的,主动了解“明星”们在成长过程、事业追求、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情况。感受“明星”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能够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 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把对“明星”们的外形崇拜转化为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与模仿。
    上课伊始,我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和大家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吗?”原以为,学生的答案会五花八门,涉及方方面面,结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我喜欢周杰伦,喜欢他的《青花瓷》。”
“我喜欢周星驰。”
“我喜欢姚明。”
“我喜欢王菲”
……
接着问学生崇拜的理由,不外乎是这些明星的长相帅气,唱的歌好听,演技不错……至于这些明星内在的品质素养以及为了达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却很少涉及。而且我发现,时尚文化对校园的冲击,已经导致了我们的偶像崇拜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
 【我的思考】
回想自己年少时,学习雷锋好榜样几乎成了每个少先队员的不懈追求;赵一曼、江姐、邱少云这样的英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于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心中的偶像”不记名调查活动。全班47个人,有17个学生偶像是影视明星,21个学生的偶像是体育明星,而我们所该铭记的英雄们的名字却一个也未出现在孩子们的言论中。当然,在许多的明星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学生的品质,如坚毅、顽强、勤奋等。只是,曾经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英雄们怎么就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呢?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力拼搏,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一批批的英雄模范,生活中更有着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党员先进性以及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这些英模为什么也没有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里呢?
老师曾经说过:通过学校教育实现青少年一代文化培根的导引,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关乎民族文化兴旺的大事,是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做的大事。孩子们在偶像崇拜中出现的问题,恰恰是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我的策划】
众所周知,美好的德行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影响出来的,而活动资源又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果断地决定:我要利用建国六十周年这个契机,结合思品教材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英模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从小学习英雄模范和岗位先锋的先进事迹,用他们忠于祖国的信念教育学生,用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感染学生,用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用他们迎难而上的作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从偶像崇拜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深层敬仰,帮助孩子树立多元偶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偶像身上汲取成长的精神养料。
基于以上思考和认识,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寻访英模”的活动。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达成以下目标:
1. 通过寻访英模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历史,走近英雄;
2. 通过与英雄的“亲密接触”,感受到英模身上强大的人格力量,受到精神的震撼;
3. 学习英模们的高尚情操,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常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常州三杰的名字名垂青史,三杰的故事家喻户晓。所以,我们的寻访英模活动就从常州三杰开始……
活动一:永远的“三杰” 永远的怀念
放假前,我们和孩子一起设计了在假期中“寻访英模”的活动。暑假中,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近了常州三杰,参观了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恽代英纪念馆。寻访着先烈的足迹,从生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孩子们仿佛也和这些英雄们一起,和她们共同经历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似乎还能触摸到他们的那颗一心为国,为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赤子之心。一副副生动的照片,再现了实现革命的不易,让我们聆听到了他们就义前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诗篇: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在纪念馆里,孩子们屏气凝神,神情庄重。此刻,他们的内心是不平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信在如此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震撼。先烈们的英勇、无畏以及对拳拳的爱国之心一定会深深地烙进孩子的脑海里。教育无痕,当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感召,或许就是最好的教育吧!
活动二:曾经的辉煌   永不停息的力量
其实,除了像常州三杰这样的英雄人物之外,我还了解到钟馨怡的爷爷曾经是抗美援朝时的老红军。基于这个有利条件,在暑假中,钟馨怡同学采访了自己的爷爷,听爷爷讲曾经的故事,讲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指挥战士们杀敌的情景。开学后,在和同伴的交流中,钟馨怡同学说:“我从爷爷的故事里,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很多的人,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且,他们那时候的条件和艰苦,远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舒适。但是,他们为了全人类的正义和和平,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课后,孩子们围着钟馨怡问这问那,但是,我看得出来,敬佩远远大于好奇。尤其是一些男孩子,似乎受了这些故事的影响,迫不及待地想要当一名英勇的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后,学生们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到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虽然,这些英雄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会一直鼓舞孩子们前进。


活动三:平凡中的奉献   不一样的精彩

 
说实话,孩子们关注最多的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自己身边的人,如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自己的邻居等。
在记录的寻访日记中,孙榕同学这样写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迎来了我们亲爱的祖国六十岁的生日。在这六十年中,无数共产党员默默为工作着。今天,我们开展了一个寻访共产党员里的英模的活动。但我怎么也没想到,我找了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英模——我的爸爸。
爸爸在海事局工作,也就是“海上警察”。他管理着大大小小的船只的安全。只要一有船只失事,他就必须立刻赶到工作岗位,哪怕牺牲休息时间。”……这次寻访身边英模的活动,让孩子们发现了平凡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就像许多同学写到的助人为乐的爷爷,屠锴写到的一心为生的老师,李沁薷写到的诚实友好的邻居……如此种种,已经大大拓展了上课初始状态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单一性,并且大大丰富了“明星”的内涵。
 
  《品德与社会》课本为我们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的这种特点和优势,让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我心中的那颗“星”》这课的教学则给我这样的启示:活动的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们的偶像崇拜从感性慢慢地走向理性,从关注表象逐渐关注人物的品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