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小 学 英 语
课 题 名 称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 题 负 责 人 王 蕾、宗 薇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4年4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年4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1年6月16日,学校对市十二五备案的12个课题举行了集体开题活动,王冬娟、叶伟锋、朱丽萍三位校长和课程部、学生部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活动。
活动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分学科进行论证,一是各课题组长陈述,对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准备研究什么、将要怎样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阐述;二是学科部长对课题方案进行指导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学习交流,由“十一五”优秀子课题组长代表蒋冬霞、潘慧黎进行经验介绍,把自己作为一名课题责任人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持续推进的经验和体验进行了分享,这一交流使许多第一次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有了初步的感悟,也为后续研究的扎实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王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希望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融入日常实践中,用科学的研究、整体的策划、扎实的推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题目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目标
针对《牛津小学英语》(苏教版)教材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以课程核心资源的合理科学运用和开发作为切入点,重点在实践层面上研究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活动方式、课外拓展学习等方面的有效化、创造性设计和实施,以及针对不同学段、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资源进行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开发,形成校本常规积累读本、校本课外拓展读本以及英语课程资源包等研究成果,真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开阔学习视野,拓展思维方式,搭建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以形成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理念、策略和途径。
(三)内容
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生英语学科课程资源,进一步改进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主动、健康发展:
1.关于课前常规积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根据不同年段的能级要求,渗透学习方法,拓宽视野,提升学习技能。最终形成校本常规积累读本。
2.关于课中合理整合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充分解读教材,结合文本丰富、拓展学习资源,按主题把相关内容形成课程资源包,课题组内进行分工。最终创建英语课程资源包。
3.关于课后拓展学习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改善英语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学以致用。最终形成校园英语环境特色,创建英语学习网站并举办英语主题文化节。
(四)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科学方法,调查、了解教师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和实践状态,把握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需求与能力发展可能,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反思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沿信息和实践现状,吸取成功经验,避免简单重复。
3.行动研究法:在“计划——行动——反思——新计划——”的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创生,丰富理论,优化实践。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反思,归纳提炼英语课前、课中、课后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创造性利用的有效途径,并通过编撰系列读本、专题论文使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五)组织、分工
英语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只有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全方位地开发、有效地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增强教与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及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前期,英语组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缺乏明确主题,显得丰富有余却条理不足,需要老师们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期望将“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的研究过程融入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初步设想结合老师们的所擅所长,将有共同研究兴趣点的老师集合在一起,与单元整体设计相结合,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团队展开系列梳理、研究、积累。
(六)进度
![]() 1.策划、形成初步方案阶段(2011年4月—7月)
召集有研究意向的教师组建课题组。制定本课题研究初步方案,进而形成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具体方案。
2.推进和整合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1)课前常规积累:根据不同年段的能级要求,渗透学习方法,拓宽视野,提升学习技能。最终形成校本常规积累读本。
(2)课中有效开发:充分解读教材,结合文本丰富、拓展学习资源,按主题把相关内容形成课程资源包,课题组内进行分工。最终创建英语课程资源包。
(3)课后拓展延伸:改善英语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学以致用。最终形成校园英语环境特色,创建英语学习网站并举办英语主题文化节。
3.总结和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做好研究成果系列化工作包括专题论文撰写和资源库的完善。
(七)预期成果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 2.预期成果
英语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只有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全方位地开发、有效地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增强教与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及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
|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该课题立足英语学科教学的整体,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注重把研究融入日常实践,并向着全面覆盖、深度开发等方向发展,用科学的方法、整体的策划、扎实的推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研究过程中,该课题组能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紧密结合,提升了实践的有效性。课题组成员凝聚力强,分工细致,合作精当,体现了团队攻坚的信心和实力。课题组能紧扣主课题目标和方向,从英语学科对学生独特的教育价值出发,广泛收集和梳理各类课程资源,并积极开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环境资源和差异资源,捕捉和利用课堂交互中的生成资源,合理推进教学,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充满智慧挑战的新气象。在教学策略上,也能深入研讨、理性分析、精心提炼,形成了两篇有一定深度和辐射价值的课型研究范例,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建议该课题组在继续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关注个案的研究,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类型的教师的教与学都能形成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策略,对推广辐射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评议专家签名 、 、 、 、 。
年 月 日
|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