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学科课程纲要
主持:崔允漷、符爱琴 地点:勤业中学
一、 活动导入
1、介绍参加沙龙的专家崔允漷教授和孙国平校长。
2、追问此行(参加沙龙)的目的。
3、通报此前对学科课程纲要所作的调查数据,如31%缺少专家引领、27%缺少团队互助等。
4、提出参加沙龙的二点要求。
5、介绍沙龙流程:
①问题初步聚焦
②崔教授专题报告
③继续研讨交流
④总结点评
二、问题初步聚焦
陆筱磊:如何评价谁比较单一,如何多元化进行评价?
鲁丽娜:如何切实而有效地进行学与教的评价?
潘亚清:课程指导纲要与新课程有何联系,能否用它来指导?如何和校本科研结合?
韦民:和新课标的矛盾点如何解决?(体育)
王海岩:课程安排集中学习还是分散学习?(美术)
崔教授:1、普适的所有学,另外感兴趣的学生学;2、从资源配置,集中学习比较难。体育的课程内容很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实施,多开设学生所感兴趣的课程,没有必要所有学生学同一门课程。
吴国旺:如何解决每一节课的目标要求与纲要之间的关系?(语文)
正衡中学老师:不能完全实施纲要的评价,学校一般只有分数评价。
三、崔教授专题报告
崔教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一)课程、课标与教学的关系
1、老师想过的问题:备课时,目标不清楚,怎么教;上课时,学生不听,只关注怎么教,不关注学生反映;下课时,只关注“对与错”,不关注学生与对错的关系。
2、思考:课标对于教师的意义,与备课、上课、评价有何关系?备课关键是什么?何为“用教材教”?不会评价的老师能上好课吗?会布置作业吗?命题依据是什么?新题型如何?
3、教学的三种取向:基于个人经验教;基于教材教;基于课标教。
4、课标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课程层级分析 课程运作系统
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教师理解课程——师生实际运作——学生体验到的课程
课改纲要——课程方案——课标——教材——学期课程纲要——计划——课堂教学——评价
5、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像专家一样思考标准、教材、教评的一致性问题
6、基于课标的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
(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
(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
(4)实施教学与评价
(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
(二)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7、何为课程纲要:以纲要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元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1)展示几份案例:
a、高中生物必修《分子与细胞》,开始需要大方向,总目标。实施建议:怎么教、怎么学。评价:与目标要有一致性。
b、高中语文选修A《论语》
c、梦想课程 秀秀三人聊
(2)教学进度表不是纲要
只见进度,不见教学;只见课文,不见课程;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8、《课程纲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2)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3)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框架
(4)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9、课程纲要:常用格式
(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课时;日期
(2)课程元素: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
(3)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10、如何确定和叙写目标?
(1)路径一:课标+学生研究;路径二:学生研究+社会生活需求+学科专家建议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教学目标(单元/课时)
(2)目标的叙写:内涵
叙写: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
学生 可观察、可测量 最低表现水准
(3)目标的误用问题
I:以“目的”替代“目标”
II:含糊其词,难以评价
III: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4)课标中目标的描述:
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理解、应用;2、技能: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
表现性目标:复制水平,创作水平
(5)如何理解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什么 如何获得 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问题:
1)、是否“每维”要分开单独写
2)、每堂课都要写“情感态度价值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可直接教吗?
4)、如何评价后两者
5)、人文科学如何关注
11、如何分解课程标准?
(1)寻找关键词
(2)扩展或剖析关键词
(3)形成剖析图
(4)写出学习目标
12、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前——课中——课后
实现课标、教材、教学、评价四位一体化
13、如何基于标准改进内容
学科内容改进的依据:课标、现场资源(校情、师情、生情等)
学科内容改进的途径:内容整体设计,模块的合理安排、分析与改进
学科内容改进的策略:增:新加内容
删: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
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
合:整合不同知识点,不同学科的内容
立:打破原来的次序,开发全新内容
四、继续研讨交流
1、2—3纸的课程纲要的范围,编写时间(王栋霞)
崔教授:一学期,长期性的
2、在应试教育下,纲要中的目标与考试中的目标是否一致,还是略高于?
崔教授: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做什么样的练习更有价值
3、教研员和教师的一致性问题
展示教研员作业。
五、总结点评
崔教授:感谢大家的交流。纲要是有个过程性的,靠个人的悟,我们只是给个思路,下面就要靠大家去做。
孙校长:崔教授的讲话很迎合大家的需要,就像老师的上课需要迎合学生的要求。(1)我们学校也在提高校本化实施的水平,需要不是教师的个性,而是团体的力量。(2)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难度。(3)靠自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