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再此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写训练,提高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兴趣 阅读积累 读写训练 写作技巧
一、 “绘画日记”的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只有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能焕发出全部的热情,发挥出最大的聪明才智。而作文心理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可见,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之产生创作的欲望,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最先的灵感来自于美术课。画画后,起先喜欢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后来想能否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一写画的内容呢?于是我就试着让学生为自己的画画配上一两句话,很多小朋友都能认认真真地给配上话,把语文和美术结合起来原来别有洞天,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写的的看图作文吗?后来我就尝试让学生写日记,然后给自己的日记配上相应的画。并且告诉他们写什么都是自己的作品,有话就写得长,没有话可以写得简单些,一句话也行,写自己想说的话。刚开始学生交上来的日记中,有很多都只写了一句话,内容却是五花八门,虽然写得幼稚,但至少他们愿意在日记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展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个很好的开始,所以那天看完日记后,我对所有的孩子大大地进行了一番表扬和鼓励。后来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他们都很认真地写下自己的话,再动脑筋为自己的日记配上相应的插图,还涂上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使整个纸面看起来,很有童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文曦小朋友的《春天的花》: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乡下。一路上,我看见田野里的油菜花全都开了,望去金黄色的一片,可真好看呀!路边,像蝴蝶一样的蚕豆花也开了。到了家,我看见屋前菜地里的桃树、梨树也开满了花: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好像在比谁最美。春天里的花可真多呀!我喜欢这些美丽的花。
我感到,在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日记中,学生用五彩的笔,简短的话,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写下了他们的真心话,流露出的正是可贵的真情。
最让我高兴的是,通过绘画日记这一形式,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我基本上是每个星期布置学生写一篇,如果学生们愿意,也可以多写一两篇,但要求保证质量。我发现,学生们一点也没觉得这是一种负担,没有觉得这很难,现在有的学生能写得比较长了,而且非常兴奋地盼望着讲评,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的写话提出的要求是:“有写话的兴趣”,我想,这一要求我应该做到了。
二、注重阅读积累,打好写作的基础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
1、课内阅读——写作的纽带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现在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孩子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体会来模仿写作,写起来言之有物有感有情。低年级语文课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和词句,如《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世界多美呀》等。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优美词句文章的反复朗读、背诵,学生能够对这些词句有了自己的感悟,转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词语如“明亮”、“欢唱”、“五颜六色”、“多彩”……感悟句子如“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又如“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中,已经感悟出了具体的表象,并把这些表象和抽象的词句结合,词句的语言色彩立刻就形成了丰富的形象,好像这些词句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一样,这个时候,老师只需稍加点拨,孩子们就完全能够正确的学会并运用这些优美的词句。而学会使用标点符号更是通过对课文朗读时停顿的感悟,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句逗”的。有了这些日积月累的词句和从感悟中形成的形象,学生进行写作时就感到从容而更有语言多了。
2、课外阅读——写作的源泉
基于写作教学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启蒙教学还应该立足于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事实证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的好坏,往往是和他们的课外阅读密不可分的。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了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课堂上,我们常会为学生丰富多彩的词汇,意境悠远的语句而感动而喝彩。其实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写作方法,把这些知识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就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此外,课外经常阅读书报的学生,他们还具有较新的知识和观念。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但基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需要教师对其课外阅读的内容加以正确的引导。
写作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平时多读、多记,让语汇在大脑中沉淀,天长日久,积累的东西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底蕴,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三、加强读写训练,提高写作技巧
1、架桥铺路,仿句写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话,或变换句式进行说写,或拓宽句子的内涵、外延说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教师应该紧紧地依托文本教材,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读写训练,为学生写话能力的发展创造一片绿色天地。
教学实践证明,对文中人物的外貌、对话或物体的形态等进行描述,抓住句式特点进行摹仿说,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教版低年级教材的很多课文都句式整齐,易读易记。如《鲜花和星星》一文中采用了“我最喜欢,这儿,那儿,真比。”这个句式,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例:《鲜花和星星》是一首诗歌,诗中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全诗共两部分,都采用了“我最喜欢,这儿,那儿,真比。”结构。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入情入境,感受到了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师: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什么呢?
生:我最喜欢草原上的牛羊。
师:草原上的牛羊给你什么感觉?
生1:多!
师:比什么还多呢?
生1:比天上的白云还多 。
师:会这样连起来说吗? 我最喜欢,这儿,那儿,真比。
生1:我最喜欢草原上的牛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真比天上的白云还多。
师:说得真好!还有什么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呢?
生2:我最喜欢沙滩上的贝壳,这儿一个,那儿一个,真比海里的鱼儿还多。
……
师: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首小诗吗?
一行行欢快的文字在沙沙的笔尖下跳跃着,谁说他们不是“天生的诗人”?比喻、拟人在他们那里根本就不是修辞方法,而只是他们说话的方式而已。
2、观察细节,看图写话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
低年级教材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根据图文并茂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
看图说话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关注细节,判断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如教学“放小鸟”,教师可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根据图上内容,我把鸟儿照顾的好不好?为什么要把鸟儿放走呢?2、想像:把小鸟放走时,我的心里会怎么想?鸟儿飞走时,心里会怎样想?如果它会说话,会对我说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仔细看图,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完整连贯的话说出来,最后准确成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与图画有关的细节练说,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3、引入活水,体验写话
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感悟生活,认识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写普遍,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素材,作品才有更普遍的意义。”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七彩的,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的,他们又具有与别人分享想法和感情的天生愿望。而写话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展示生命色彩、再现生活真实、交流思想感情的极好的形式。如一位学生在《我爱我的妈妈》中写道:
从我上学开始,我才知道妈妈有多么的爱我,我爱我的妈妈。
由于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妈妈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都把我送到等车的地方,看我上车才走。放学又会接我一块回家,回到家后,妈妈总是会说:“文文,饿了吗?”我生病了,白天,妈妈陪我去挂点滴;晚上,妈妈整天睡不好觉,一会帮我盖被子,一会摸摸我额头,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要问一句妈妈:“妈妈你不累吗?”每天的晚上学习,妈妈都会一直陪在我身边,有不会的问题,妈妈总是会耐心地给我讲解。
我现在已经9岁了,我知道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会好好学习来报答我的妈妈。我要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在孩子眼中,每天都有说不完的快乐,道不尽的趣事。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高兴、悲哀、自豪、委屈,这是学生写好话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