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研究
浙江省象山县名师工作站 唐懋龙
Tel:0574-65767138
E—mail:zjtml@{域名已经过期}
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包括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两大方面。
1.语文能力靠科学训练:语文知识,语文技能
2.文化素养靠感悟积累:经典诵读、海量阅读、人文感悟、诗意语文。
(从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看,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基本功)应该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中基本完成,再通过三年初中语文教学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基本过关。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与此相差甚远。)
一、为什么要研究常态课
语文关注指标:95%的学生达到80%——85%的掌握学习水平
举例:
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得、地”。
2.能正确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3.能识别、修改别人或自己写的一段话中的各种语病。
4.能根据要求写一篇内容具体、文通句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5.能根据作文内容适当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决定语文
常规课 非常规课
公开课 非公开课
常规课:经常性的,符合语文教学科学规律的,促进学生主体言语发展的课堂教学形态——语文教学
的应有形态。不符合上述特征的均为非常规课。
公开课:有人观看的课即为公开课。无人观看的课即为非公开课
好的常规课就是公开课。
二、怎么研究?
接受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指导:——指明研究方向
常规课教学设计的开发:——提供操作工具
科学实证型的校本研修:——实现质量提升
(一)研究学生
*一个基本事实:生源质量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生源质量很高,轻负担高质量也许没多大问题,反之,轻负担高质量是否可能呢?
学生的素质构成
学生的素质 先天遗传的素质 (不受教学的影响) 学习中习得的素质 (教学目标)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不易受教学的影响)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二)研究课堂教学
衡量、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主要看什么?
1.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教得认真与不认真,辛苦不辛苦
3.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
4.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学得是否轻松愉快
5.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必须完成的作业。
5.看学生在课堂有没有在课堂得到进步与发展
例1:《镇定的女主人》
问题设计与回答:
第一种结果是转换课文语言,人人都会,第二种回答要根据语境来表达。
如果学生能在课上学到自己没有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学习
例2教学目标:能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达成目标有两种方法,应做何判断?
1.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中心
2.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达文章的中心
我们要用专业的眼观看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看学生在课堂的变化,而不是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
我的几则早期课例
《草地夜行》:抓典型语例领悟词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和效果
“咱们快点走……不能再革命了”
“别磨磨蹭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
“快离开我……咱们俩不能都牺牲”
“多可爱的同志,……被可恶的草地夺取了生命”
找出表示表示牺牲的词语,能调换顺序吗?正好贯穿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雨中》抓描写苹果的三句话进行语感训练
车上装着两筐苹果,红艳艳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
由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碌碌的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蹦到了马路对面,一时滚得满地都是
这一筐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车上,发出亮晶晶的光芒。——
1.读,划出描写苹果的句子
2.读第一处,能把“红艳艳的,黄澄澄的”的交换顺序,放到两筐苹果前可以吗?(长句变短,有节奏感)“堆得冒出了箩筐”可以去掉吗?比较哪种好?有三种表达形式为什么只选这种?
3.读第二处,用滴溜溜、湿漉漉说话。
这句话读起来怎么样?有节奏感,但读得平淡。老师说:这句话有音乐感,唱一唱,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姑娘的着急无奈。
呈现正例
言语高级技能:表达技巧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使用相应的
言语规则:根据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使用合适的词句。
《家乡的秋白梨》
1.出示例句,理解语段:秋白梨不但个儿大,而且香甜可口。
2.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秋白梨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大。(句子中前面四个字,后面三个字,不美,改)
秋白梨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个儿很大。
3.借助语境,迁移运用
用“不但……而且……”造句
春天,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山上到处是梨花的清香。
当时我的概念是玩语言玩文字,一抓语言发现学生兴趣越浓,学生感到熟悉的陌生感,因为我的切入点和独特,过程中发展的是学生的语言。
课堂教学的一致性问题
衡量、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要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来观照。
1.教学目标;2.教学活动;3.教学评价
思考:
1.这三个环节,你在哪个环节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教学目标)
2.这三个环节,你认为哪个环节最重要?
1.教学目标:你要到哪里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导学、导教、导检测
2.教学活动:你怎样到那里去?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教
3.教学评价:怎样确信你到了那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此评价教学效果
反思:没有目标导向的课是什么课?(幽灵课、无头苍蝇)
没有目标导向的评价是怎样的评价?(高风险评价)
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引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三)要研究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质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 (过程怎么是结果呢?方法是技能!)
生成的是我们课堂的副产品,因为我们的课时是有限的,必定要有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检测的功难。
教学目标陈述中的常见错误
(1)以教师为主体来陈述教学目标。 使学生-----,帮助学生------,培养------。
(2)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陈述目标。掌握-----,初步学习------,体会-----,继续训练----,认识排
比句。
(3)陈述学习的过程或内容而非学习的结果。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按时间顺序分段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4)目标陈述空泛,把课程目标作为课时目标。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做什么或达到这一结果的手段;
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力求
目标应暗含适当的分类框架
语文教学目标: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问题:陈述含糊
改正:能指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这些句子是如何发挥过渡作用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改正: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动作技能)2.有感情朗读课文,以示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智慧技能)
(一二年级朗读是目标,三四年级朗读是手段)
语文教学目标主体是学生。
记忆表达:
表述 举例
n 能说出 能说出《海上日出》一文的作者。
n 能记住 能记住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的方法。
n 能读出 能正确读出句末“啊”的读音。
n 能写出 能写出本文要求掌握的四会字。
n 能背诵 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n 识别出 能识别出“戎”和“戍”。
理解的表达
n 能解释 能解释“凛冽”“瑞雪”的意思。
n 能说出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n 能复述 能详细复述《盘古开天辟地》。
n 能举例 能举出结构的是总分总的课文的例子。
n 能描述 能用课文的语言描述小台灯的样子。
n 能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n 能识别 能识别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落。
n 能举例说明 能举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是来自勤奋的。
n 能概括 能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n 能预测 看见课题能预测本文的题材(或者内容)
四、要研究学习的分类
学习的概念:通过后天经验引起的能力和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学习) (性能) (不可逆转)
多读散文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所以不同类别的学习结果是不同的
学习分类的思想
学习现象很复杂,要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类学习的规律,不能期望用一种学习理论或机制来解释所有学习。
语文学习现象更复杂,因缺乏对语文各类学习规律的了解,只好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应付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以求考试中能有一个好的分数。
1.学习分类:
(一)梅耶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广义)
1.陈述性知识——根据某人会说什么推测某人所具有的知识。主要就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言
语信息。(老师通俗讲解:能用嘴巴讲出来的容易学也容易忘)
2.程序性知识——根据某人会做什么推测某人所具有的知识。主要包括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智
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老师通俗讲解:要做出来,背后有一套技能,一旦掌握了学会了就不会忘记)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分3个小类:符号、事实、整体性知识。 (语文知识、作家作品的文化常识等。易学易忘)
2.智慧技能——主要指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分5个小类:辨别、具体概念、科学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识字、阅读、遣词造句的能力)
3.认知策略——指运用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认知效率。如具体策略、元认知(语文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具有内隐性特点)
4.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写字、朗读,一旦掌握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
5.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价值标准、榜样模仿、陶冶性情)
2.科学心理学取向的教学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在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论将语文教学目标分解为:
1.1 课文内容知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背景知识)
1.2 语文本身的知识(语言符号、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等)
2. 语文基本技能(语感:遣词造句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3. 动作技能(朗读、写字、口语交际)
4. 语文高级技能(文感:篇章学习中的分段、布局、选材、详略等读写策略
5.综合运用能力(作文、口语交际、单篇阅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小学语文
言语信息中的语言符号学习是小学低段教学的特殊重点。
语文基本技能相当于语感,高级技能是遣词造句的技能,是文感
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是事实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后者是教语文的发展
(智慧技能的高级规则:1.怎样写具体;2.转折关系;3.用词准确)
例《落花生》
记录:作文课不是教语言,也不是教篇章结构,作文所需要的能力都需在阅读教学中解决。
句子抽出来训练好后要放到文章中去
教语言那表达不仅要表达的对,还要表达的好。教语言都是在课文的背景上进行的。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1.看这堂课是不是语文课:教语文还是教语言
2.看这堂课的教学内涵:教知识还是教技能(语能味)
3.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学会了(语效味)
1.语文知识
(1)学生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知识内容:这类知识不易转化为技能,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本身知识:这类知识可以转化为技能:拼音标点、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表达方式
课文教学:语文技能PK课文思想内容
红星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积极为灾区儿童捐款,四年级捐 ……平均每个年级捐多少元?
数学老师教求平均数的技能
语文教师:教思想教育和语文技能,但主要应教语文技能,将语文技能建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2.言语基本技能(语感)
遣词造句的技能;修辞运用的技能;语用性准则
特点:语文基本技能相当于语感,主要指小学生运用汉语的字词句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交流的技能。
基本技能比较简单,暗含的规则比较简单明了,一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程度。
教学策略和方法:图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言语高级技能(文感)
篇章结构运用技能:按顺序写、详略得当、前后照应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读写策略:分段、审题、构思、修改
特点:语文高级相当于文感,主要指小学生关于篇章结构理解与构思的技能,以及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读写策略
高级技能比较复杂,内含规则较模糊,在具体运用时规则往往只有启发性,学生只能=通过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学习和训练,才能逐渐形成技能。
模仿决不是好的方法,范文引入和老师逐字修改最糟糕
策略方法:例规法、规例法、样规法
西方更关注说明和议论,所以科学技术发达。
语文教学教言语技能
4.语文动作技能
包括单个字词的读音与书写和连串的字词的读音与书写,最终建立言语连锁和动作连锁。
定义:涉及肌肉使用的行为表现准确、流畅、及时的执行。
*发音与朗读、拼音、四声、书写
朗读要有词的概念
书写:示范加上言语指导。动作技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
*低段教学强化听读训练
n 基本程序
一、听读课文,训练听力
1.教师范读,读前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听记课文的语言。
2.学生复述。(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主要是培养认真听的习惯。)
3.根据学生听记复述的情况,教师再读课文,学生听记。
二、指读课文,与生字见面。
实验:
一年级起,讲故事,讲一遍讲一遍,训练学生在语言认读的基础上认字。
二年级起,朗读录音训练。
三年级,学生注意力表现得特别集中。
高年级,发现作文特别好。可能是听读训练为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语音的形式输入大脑,语言规范、发展了,迁移到了作文之中。
*高年级技能,识别正反例,形成场面描写的心理结构图式。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第二课时:学习“载道之术”,认识、归纳、感知场面描写的特点。
第三课时:知识转化为技能。识别正反例,形成场面描写的心理结构图式。小练笔,初步学会场面描写。
正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场面描写,反例是告诉学生什么不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要有点和面,场景描写没有点面。
在课文中走了个来回,现在很多老师是有去无回,很多走了个来回还是得到陈述性知识,没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5.语文综合能力
问题解决的能力,内含了语文知识、言语基本技能、言语高级智能、动作技能等。
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阅读能力
特点:语文综合能力是语文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属于问题解决
语文教学的应有的形态
单项技能的教学:
单篇课文的教学(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是语文知识还是语文技能,是专项技能还是高级技能)
单元整组的教学
综合能力的教学(作文)
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探索;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语文教学任务的科学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语文单项技能的科学训练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两维分类表
教学内容 |
|
|
|
|
|
|
语文知识 |
记忆 |
理解 |
运用 |
分析 |
评价 |
创造 |
基本技能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
|
|
高级技能 |
|
目标2 |
目标3 |
|
|
|
综合能力 |
|
目标2 |
|
|
|
|
动作技能、情感态度 |
审美体验;态度价值观 |
《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设计》井志强 电话:0574—87287821 手机:13065892227
宁波出版社:宁波市苍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