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1年6月16日,学校对市十二五备案的12个课题举行了集体开题活动,王冬娟、叶伟锋、朱丽萍三位校长和课程部、学生部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活动。
活动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分学科进行论证,一是各课题组长陈述,对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准备研究什么、将要怎样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阐述;二是学科部长对课题方案进行指导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学习交流,由“十一五”优秀子课题组长代表蒋冬霞、潘慧黎进行经验介绍,把自己作为一名课题责任人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持续推进的经验和体验进行了分享,这一交流使许多第一次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有了初步的感悟,也为后续研究的扎实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王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希望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融入日常实践中,用科学的研究、整体的策划、扎实的推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
|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题目: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段音乐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脱离音响的理论和规则地传授,它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它是儿童在听音乐的同时,辅助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也就是说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形成动作,并将音乐表现中的力度、速度、音色对比、变化等要素与孩子们运动结合,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具有联系和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唤醒儿童音乐学习意识,丰富音乐感知。
达尔克洛兹认为体态律动教学能“唤醒孩子天生的本能,培养其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和谐,使感情更细腻敏锐,使孩子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成长”。肌体对音乐节奏反应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人对音乐感受的深度。由此可见:体态律动让音乐回到了它的本源,让学生全身心感受音乐,自觉自愿地进行音乐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课堂体态律动的方式方法,形成律动的初步模式。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体态律动的初步模式,形成新的律动方案。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证明体态运动与音乐要素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并总结归纳出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内容:
1. 低年级学生学习体态律动形式的开发研究,及学生主动参与体态律动的兴趣维持。
2. 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原则、方法研究。
3. 体态律动对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影响与作用的研究。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体态律动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同时结合本研究加以创新。
2. 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学生对体态律动的兴趣,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3. 行动研究法。分班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
4. 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5.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立项准备阶段(2011年4月—7月)
⑴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⑵查找资料,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⑴在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研究,形成课堂体态律动的一般模式。
⑵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定期组织小结交流,提炼分析整合的措施及时撰写研究心得;
⑶总结整合的内容、方法、策略,逐步探索出利用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把经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展示研究成果,撰写《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段音乐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实验报告。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究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参与“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研究子课题、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小学不同年段歌曲教学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负责和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中,都具有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1名,小学高级职称1名,小学中级职称2两名,市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名,都具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着深厚的教学经验。为了进一步提升音乐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将不断拓展和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音乐教学研讨、基本功比赛、外出观摩和交流学习,实现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校是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为特色的一所学校,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学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只要有高质量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总是主动邀请教师参加。把专家请进来,做讲座,进课堂,带着教师一起思辨,一起创新。长期得到上海华师大叶澜等教授的指导,及常州市教研室方建新老师的指导,组内日常研究有时间和制度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
经过三年的跟踪式实践、调查研究,研究出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每位教师能用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快乐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出现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有教学论文发表、有相关的案例记载或反思,形成《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段音乐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实验报告集。
|
|
||||||||||||||||||||||||||||||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签名 、 、 、 、
。
年 月 日
|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