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段音乐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课题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0-08-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高君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82年2 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一级
研究
专长
小学音乐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15995061616
通讯地址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
213026
电子信箱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高 君
小学一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负责人
 
小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参与
 
小学一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参与
蒋冬霞
中学高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参与
李 静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参与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国家级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
2004年9月
参与
已结题
省级
《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
2006年12月
参与
已结题
校级
《小学不同年段歌曲教学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2007年4月
参与
已结题
发表的主要论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感受音乐感受美――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发表于国家级刊物《音乐天地》
2010.5
《音乐是用来听的》
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
2008.4
《精彩生成,使课堂更和谐》
《常州教师教育》
2008.4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脱离音响的理论和规则地传授,它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它是儿童在听音乐的同时,辅助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也就是说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形成动作,并将音乐表现中的力度、速度、音色对比、变化等要素与孩子们运动结合,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具有联系和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唤醒儿童音乐学习意识,丰富音乐感知。
达尔克洛兹认为体态律动教学能唤醒孩子天生的本能,培养其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和谐,使感情更细腻敏锐,使孩子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成长。肌体对音乐节奏反应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人对音乐感受的深度。由此可见:体态律动让音乐回到了它的本源,让学生全身心感受音乐,自觉自愿地进行音乐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研究内容
1.      低年级学生学习体态律动形式的开发研究,及学生主动参与体态律动的兴趣。
2.      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原则、方法研究。
3.      体态律动对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影响与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课堂体态律动的一般模式。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体态律动的一般模式,形成新的律动方案。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证明体态运动与音乐要素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4.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关于体态律动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同时结合本研究加以创新。
2.   调查法。访谈、问卷、分析学生对体态律动的兴趣,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3.   行动研究法。分班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
4.   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5.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立项准备阶段(2011年4月—7月)
⑴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⑵查找资料,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在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研究,形成课堂体态律动的一般模式。
⑵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定期组织小结交流,提炼分析整合的措施及时撰写研究心得;
⑶总结整合的内容、方法、策略,逐步探索出利用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把经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展示研究成果,撰写《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段音乐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实验报告。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参与“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研究子课题、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小学不同年段歌曲教学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负责和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中,都具有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1名,小学高级职称1名,小学中级职称2两名,市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名,都具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着深厚的教学经验。为了进一步提升音乐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将不断拓展和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音乐教学研讨、基本功比赛、外出观摩和交流学习,实现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我校是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为特色的一所学校,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学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只要有高质量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总是主动邀请教师参加。把专家请进来,做讲座,进课堂,带着教师一起思辨,一起创新。长期得到上海华师大叶澜等教授的指导,及常州市教研室方建新老师的指导,组内日常研究有时间和制度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跟踪式实践、调查研究,研究出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每位教师能用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快乐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出现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有教学论文发表、有相关的案例记载或反思。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立项准备阶段
2011年4月—7月
⑴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⑵查找资料,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形成本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推进阶段
2011年9月—2013年7月
在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研究,形成课堂体态律动的一般模式。
⑵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定期组织小结交流,提炼分析整合的措施及时撰写研究心得;
⑶总结整合的内容、方法、策略,逐步探索出利用体态律动对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原则和方法。
确定各年级体态律动及音乐活动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
形成精品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总结反思阶段
2013年9月——2014年6月
(1)做好研究成果系列化工作。
(2)把经验结果上升到理论,展示研究成果,撰写《利用体态律动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实验报告。
专题论文撰写。
资源库的完善。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l        1个课程资源库。
l        教学案例和精品课例。
l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1.创建音乐课程资源库。
2.结合学校及市级活动,各位教师均有精品课开放。
3.撰写相关论文。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4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