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段成长作文——感恩主题的育人价值及资源开发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蔡丽华
一、感恩主题成长作文的课堂育人价值。
感恩主题成长系列作文的低年段课堂育人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拥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其次,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拓宽孩子的视野,学着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拥有一颗会感恩的真心。再次,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如完整表达、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表达,为今后有条理地习作和具体生动地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恩主题成长作文的资源开发与教学策略
1.以教材资源为抓手,体悟亲情。
我们的教材资源分为课本教材资源和儿歌童谣资源两种。
(1)课本教材资源:以教材为依托,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将这些内容进行常规积累,一年级第四单元就是人物篇,如《陈毅探母》、《奶奶的白发》,二年级第四单元内容也和母爱有关,如《沉香救母》,通过对教材中人物语言文字的品读,充分体验读母亲和家人的那份挚爱以及亲人对我们的爱。学习内容、活动开展主题的不谋而合,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联系实际,使得阅读与情感交流更为相得益彰。
(2)儿歌童谣资源:让学生自主收集了许多和妈妈有关的儿歌童谣,把诵读童谣的过程作为一种常规积累语言,在感受语言的同时感受亲情。课堂上的现学儿歌又是一种资源,作为仿写的范文,可以让学生仿照儿歌的语言,从生活中充分挖掘素材,现场创作自己的感恩儿歌。
2. 以活动资源为依托,共鸣亲情。
我们以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与感恩主题生产共鸣。
活动开发的自身资源:一年级开展了以下活动,向小伙伴说说我的一家,感受家的温暖;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做贺卡,写祝福,送祝福,说祝福,写感受”系列活动,用感恩之情回报母亲;陪母亲赏梅,共度三八节;收集母爱的童谣,读写童谣,用语言表达爱意。二年级可以开展三个活动,拥抱妈妈,说“我爱你”, 拉近孩子与妈妈之间的距离,感受一份亲昵;制作一枝康乃馨, 说“节日快乐”,亲手制作礼物,在妈妈节日这一天送上祝福;为妈妈擦一次皮鞋,说“谢谢你”, 干一次妈妈干过的活。学生都能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并认真写下自己的感受,使活动生活化,行为自觉化。
活动生成的其他资源:二年级在活动及时记录,设计了活动记录卡。活动场景可以通过照片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些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在课堂教学时适时引导观察,对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表达的需求以及表达的完整、具体很有实效。在系列活动中把记录贯穿始终,设计了活动记录卡,让孩子简单而又真切地记录自己的感受,让妈妈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将活动中的场景定格成永恒的画面,出了一期板报《生命的喜悦》,这样孩子与活动、妈妈与活动就产生情感共鸣,母子之情也得以再次升华。
3.以学生家长资源为范本,表达亲情。
由于学生在能及上的差异,对同一事件的感悟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借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差异资源,通过观察、比较,品读两组学生在语言表达的精妙,架设学生知识点和实践中的桥梁,从而感受孩子、妈妈在活动中的动作、表情、亲情要真实表达,真情流露。
学生资源:在记录卡中,孩子、母亲的感受极为丰富,孩子有丰富的感受但书面语言表达跟不上是显而易见的,而妈妈的情感流露真挚感人,语言更是亲切,如:孩子,你是我的全世界;你的花是最珍贵的,比买的好一千倍一万倍;妈妈的怀抱是你永远的港湾……在教学前充分了解,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极好的参照,使教学能真正基于活动、基于学生实际。
家长资源: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是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在整个前期活动过程中家长全程参与,过程中家长的感受是切切实实的真情流露,我们又将这样的资源录成音相素料在课堂中作为唤起孩子情感的喷发点。同时我们发现每个家长倾诉活动感受时又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在这个表达中也让孩子知道情感的抒发可以不拘一格,为学生如何抒发自我情感的也做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