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作文,学生头疼,教师也头疼。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相信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苦苦探索的问题。近几年,语文项目组把“作文教学策略的运用”作为研究课题,促使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迎着困难上,去啃硬骨头,去探索出作文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也是与识字教学同等重要的任务,因为识字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低年级的写作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兴趣与口头作文
在低年级口头作文训练中,培养兴趣尤为重要。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它与对事物的好感分不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应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起敢于写作文的自信心。方法是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每周利用自习课,训练学生把上一周感兴趣的事,说给大家听,无论是做过的,还是看见的、听说的,什么事都行,说的内容可长可短。开始有的同学可能不敢说,怕说不好被同学笑话,我就因势利导,带头说自己身边或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让不敢说的同学复述一遍,说得不好,再由其他同学补充。该鼓励的给予,需指导的给予指导,并根据学生具有进取心的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启蒙阶段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口头作文并不难,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口头作文时就有一定的自信心。
在低年级训练进行口头作文,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今后的作文至关重要,只有说好,才能写好。
二、“练句—连句”训练
低年级写话训练可按“练句—连句”的程序进行,即一年级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一年级“练句”,从能写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口头作文”,即说话训练,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训练。如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训练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教师重在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
到一年级下学期则分阶段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
1.练写“四素”句。
“四素”句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的要素的句子(见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如:“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王冕学画》)教师将句子作如下分析: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
夏天的傍晚 王冕 湖边 放牛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老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学生会写后,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医院值班”(人、时、地、事)、“星期天,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练写“四素”句,其内容依然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四素”句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练写“10句”。
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例:
我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草坪上。(“看”句)
李奶奶听到一阵敲门声。(“听”句)
李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说”句)
他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感”句)
我在山坡上放牛。(“在”句)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句)
雨伞被哥哥拿走了。(“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把”句)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到二年级可进入“连句”的训练。
二年级“连句”,从写好一句话到写好一个句群。“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是大纲对二年级作文的主要要求。毫无疑问,一年级的“练句”为此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写”的前提是“观察”。“连句”的关键就在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因为“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思维,有了一定顺序的思维也才会有按一定顺序的表达,即意思连贯的表达。
如何在一年级“练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连句”训练呢?
1.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在讲读课文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一些句群,体会其内在的联系,在头脑中积累一些句群的范式。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简单事件,按事件的变化过程写话。
3.出示图画,提示观察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由人到景等),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写话。
4.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儿……一会儿……”“有……有……有……”等进行“连句”的训练。
5.开展“续句”游戏:请两组同学,每组四五人,以同一句话开头,分别续说,每人说一句,看哪组续得好,再把好的句群写下来。
6.调整排列错乱的句子顺序。
通过以上不同方式的“连句”训练,学生将会不断地从写好一句话向写好一个句群过渡,而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写好一个句群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片断作文训练。
三、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而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在学习中找出课文里的好词语,进行仿写练习。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现了“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语,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了这几个词分别讲了玉米、桃子、西瓜的两个特点,要同时介绍事物的两个特点,课本是用两个“又”字连起来的。掌握了这种构词方法,同学们就可以仿写出很多词语,如又蓝又高、又白又胖等。如果每学一课,从中学会一些词语,再模仿说写,就会积累很多的词语。
有了丰富的词汇,并不等于说我们能写好句子。首先我们要掌握句子最基本的三种形式,即“什么(谁)干什么”、“什么(谁)是什么”、“什么(谁)怎么样”。通过“补充句子”、“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连词组句”等形式的练习,加深对句子的感知和理解。其次,在说话、写话中,学习添加一些词语,把话说得更形象、更明白。如,老师设计的给词扩句练习“妹妹提了一个问题”(奇怪、可爱),可以扩写成“可爱的小妹妹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这样扩使这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更准确。掌握了这种方法,同学们就会在造句或说话、写话中自觉运用了。
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说话写话训练
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1、模仿创新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说话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上《春天在哪里》一文后,让学生学着课文当小时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春天在小溪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在小区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编了一节又一节,意犹未尽。
2. 让学生充分想象后说话。
(1)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享受森林》,结尾写道:“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我的森林呢……”让学生说说樱樱的森林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再过几年,人们会怎样享受这片森林?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2)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补想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作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芭蕉花》,课文中“我对母亲照实说了些什么?”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编儿歌、故事
儿歌、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读儿歌、爱听故事并产生编儿歌、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继续编,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如学了《小溪生病了》一课后,我让学生说说“小溪水边跑边笑着说什么?”学了《小山羊和小熊》后,让学生说说,“当小小小熊看到小山羊这么热情地招待、帮助自己,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只有一个儿子》,让学生续想妈妈回到家,会对自己的儿子怎么说?怎么做?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有什么反应?《海中救援》也是如此,让学生说说当被救的人上岸时,等待的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4)抓住有关事物,启发学生联想后说。
联想常常是促进新形象形成的媒介。在阅读教学中,可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让学生说说诗歌中的“我”在学校里和家里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的表现?再仿照课文写几句诗。
3、问题拓展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学了《春雨沙沙》后,我出示了许多春天美景的图片,让小朋友说说“春天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话赞美春天,再一次理解了文中“啊,多么美丽的图画!”这一句子。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说话写话训练的方法还很多,我们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每天一句话
1、每天写一句话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记住他们所学过的字。根据记忆的规律,学生对学过的字,如果只是读一读,写一写,可能只是当时记住了。而每天写一句话就要用到一些字。这时,他们是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这样对生字的记忆自然会深刻得多。而那些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一些字──一些他没学而他要用的字──自然,这样又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可谓读写结合。
2、每天写一句话可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以后写日记、写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学生就必须更多、更仔细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而生活会回赠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这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作为教师的我,对学生的每一次写作会加以鼓励、表扬。
小学作文教学从一年级抓起,重点应抓好写话训练。写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把话写“完整”靠“练句”,把话写“连贯”则靠“连句”。因此在整个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练句”是基础,“连句”是关键,“生活”是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