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玑珠里寻觅词语教学的“有向开放”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蔡丽华
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构成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而在三个分析单位中,把有向开放作为第一个分析单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向开放中,前提是开放,再到有向开放,层次分明,逐步推进。而在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词汇和句子积累并重。一年级学生背得较多的是一些固定词组,这是由教材和学生能力决定的,二年级更多地要求将“词”和“语”结合起来积累,不仅要感受词汇的美,更要感受作者把词和语结合起来的意境美。所以,不能以一个孤立的词来判断和教学,而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丰富的词句,能用多种方法推测新词的意思,理解文本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词语教学的有向开放,笔者认为要注意四个关键词:指向、定向、多向、走向。以下仅以苏教版第四册为例,谈谈实现低年段词语教学的有向开放。
一、自主探究――落实指向的有向开放
师:(学生介绍完泼水节的来历后,板书“泼水节”)每年的四月,当红红的凤凰花开了的时候,人们期盼已久的泼水节也就来啦!你看,傣族人民正在过泼水节呢!想不想去看一看这热闹的场面?
师: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进泼水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给课文标上小节,读完后圈出生字。
生:(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读得真认真,那你们知道泼水要准备哪些材料吗?
生:要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
生: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师:(随机出示词语“提着桶 端着盆 滴香水 撒花瓣 ”)
师:除了泼水还有什么庆祝活动呢?
生:他们还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师:(随机出示词语“唱着歌 跳着舞 赛龙舟 放烟火 ”)
师:这些词组,你能读好吗?先试着读一读。
生:(开火车读词,互相纠正读音。)
解读文本,我们都要解读文本的育人价值,解读利用文本能够提升学生哪些语文能力,其训练点可以落在何处,学生潜在的学习资源、学习状态、差异和学习困难有哪些,这些都应该在教学前能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定位和指向,形成合理、弹性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前,教师通过几番解读,就会在课堂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方向。
片段中,教师精准地把握了文本的重点——感受泼水节热闹的场面,以泼水前和泼水后作为分水岭,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的脉络。片段中,教师一改过去拎出许多词语再让学生逐个朗读正音的程序,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寻找到了表达泼水前和泼水后人们的准备及庆祝活动的短语,教师相机出示,学生读准,为后续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样的目标,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互动生成——落实多向的有向开放
师:读完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些词都和动作有关。
师:是啊,这些短语都和动作有关。
生:第一行词还都是手的动作呢。
师:自己在下面做做第一行的动作。
生:自由练习“提着桶 端着盆 滴香水 撒花瓣 ”动作。
师:谁来做动作,大家猜。(指名学生演示动作)
生:(随机演示四个动作,并对大家的猜测进行评价和对自己演示动作的解说。)
师:就像大家所演示的,“提”要费力些,“端”可以两手,“滴”要轻而慢,“撒”则抓一把花瓣再轻轻地抖开,不同动作就得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才非常贴切和精准。
课堂上,我们要真正落实儿童立场,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尽可能地向多数学生开放,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多次、有趣的互动中用多种方法进入文本,使学生间的差异尽量降低,使学生间的差异资源生成可利用的动态资源,成为学生间学习的互动资源,真正实现多向开放。
片段中,教师让每个学生自主发现短语的共同点——都是和动作有关的短语,也就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再通过每个学生的自主演练,到师生、生生间的互猜活动,准确地理解了动作的意思,并能区分清楚,又一次巧妙地实现了课堂有向开放。过程中,学生的全员参与也更是回归了学生之本和文本之本,感悟语言的精妙。
三、引领提升——落实走向的有向开放
师:(引读)是呀,这两组词都是泼水节那天人们的活动。你瞧,一大早,人们就做起了准备,他们——
生:(接着老师的语言,看着出示的短语读出下文……)提着桶,端着盆,滴香水,撒花瓣……
师:(引读)接着就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泼水活动。泼水过后,人们——
生:(接着老师的语言,看着出示的短语读出下文……)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
师:(引读)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师:读到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泼水节真热闹,多快乐呀!
生:我也想去西双版纳过节了。
师:泼水节多么令人快乐啊,难怪题目说,(把课题补充完整)……
生:(齐读完整的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课堂不仅要面向学生原有的基础开放,还要向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开放,这就是“走向”。教师不光要把握好学生的基础性资源,更要着眼学生的能级提升。通过课堂的开放,走出学生发展的轨迹方向,明确进一步需要提升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每一次开放中药尽可能地衔接,形成递进和螺旋上升的关系,前一次开放都要成为后一次开放的基础,为形成学生发展的轨迹而提升引领,避免在同一层面的简单重复,真正实现有效引领。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学习环节,通过自主寻找,从文本中挖掘出短语后读准短语,再通过自我发现,探究出词语的共同规律,并通过互动演示理解内涵,最后又通过引读,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文本的重点,一词三用,不露痕迹,层层递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螺旋上升,实现了有向开放的有效。
总之,指向、多向、走向,是有向开放的前提。对于词语教学来说,只有达到了三向合一的境界,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的有向开放,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升。因此,从这个意上说,着眼于三向合一,追求有向开放的词语教学,是构建有效课堂的根本策略和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