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年级: 三年级
|
班级:1班
|
人数: 52人
|
||||
学科:语文
|
课题:习作《金椰》
|
教师:张轶
|
日期:2009.12
|
||||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水果的特点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逐步养成他们在生活中乐于观察的习惯。
2.指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进行准确生动的表达,形成句群。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出现了专门的习作篇,习作每单元1课,每课一般分3部分:一是揭示本次习作的话题情境,激活习作的兴趣和动因;二是提供相关的例文;三是在鼓励自主拟题、自由表达的前提下,适当提出习作要求。教材中的各次习作都是以写景、状物为主,比如写秋天的景色或是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介绍的景和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随处可见的。从本册的习作教材中我们发现,三上的学生还是应该从观察静物入手。
纵观三上教材,很多课文都有清晰的句群结构,如:总分、并列、连续等。在教学中,我们将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范例,充分体现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要求。
2.学生分析
在二年级下学期《练习6》的“说说写写”中,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怎么样。然后,他们再将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通过二年级的口语交际学习,学生已基本能做到有序地观察水果的外形。而本册教材《石榴》一课的最后一个练习中则提出“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的要求。在本次写话中,学生通过简单的模仿,写清楚了水果的味道,但内容比较宽泛、不够生动。
其实学生对许多水果非常熟悉,他们见过,尝过,但一般不会进行细致的观察。学过《石榴》后,我们引导学生描写过香蕉、柚子、小番茄等常见水果,他们基本能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也能用上眼睛、手等各种器官。但是,当他们将所观察到的内容写到本子上时,有大部分同学就表达不清楚了。问题主要集中在:(1)在写一种水果的时候,能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表达,但特点不够明显,显得面面俱到。(2)学生观察一种水果还不够细致,不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想象也比较直白,写出的句子不够具体、生动。(3)三年级以写作段为主,大部分学生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段式结构还不明显。
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一种热带水果——金椰,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罕见,特点也比较明显,而且今年从许多水果摊前经过时,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学生也非常的好奇。如何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表达,我们通过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运用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摇一摇等多种途径来观察金椰的外形。组内一部分会说的同学后说,既可以发挥优势学生资源,又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在习作上有困难的同学开口锻炼的机会。
|
|||||||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常规积累
|
引导学生交流习作中描写水果的好句子。
|
学生交流。
|
利用学生资源,引导他们如何表达得规范、生动。
|
||||
开放式导入
(3’)
|
出示水果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
学生可以从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来交流。
|
色彩鲜艳的水果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围绕水果的一个方面练习说话。
|
||||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36’)
|
一、
远观金椰
(10’)
|
1.出示金椰,它长什么样?
|
1.学生大致地观察一下金椰的外形。
2.师生互动。
|
通过远看,学生对金椰外形的整体上有个了解。
|
|||
二、
关注特点
描写金椰
(26’)
|
1.以4人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它还有哪些奇特的地方?
2.金椰的三只眼睛非常有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相机介绍真眼的作用。
3.请大家选择2-3个方面来写出金椰的奇特。
4.在屏幕上投影学生写的一段话。
|
1.学生再利用手摸、耳听等途径仔细观察金椰。
2. 学生重点关注三只眼睛的样子,想象说话。
3.学生抓住金椰的奇特之处进行写段的练习。
4.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内容。
|
学会运用多种途径细致观察一种水果,并能围绕一个中心用几句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
||||
开
放
式
延
伸
(1’)
|
总结延伸(1’)
|
今天我们一边吃,一边看,一边玩,就把金椰的外形和特点写得生动、具体。
|
|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只要善于观察,勤于表达,写作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
|||
作业设计
|
写一写金椰的味道。
|
|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品尝椰汁了,这样一项作业相信他们一定有完成的动力。
|
||||
板书设计
|
金椰
色 形 味
(抓特点 写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