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实践传真>>文章内容
走,我们去植树
发布时间:2009-04-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结合课外阅读,了解春天是植树的好时节,植树造林益处多。

2.基于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感知,小组合作有感情朗诵诗歌。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开篇的也是唯一的一首现代诗歌,位于春光篇单元中。课题“走,我们去植树”在诗歌的开头结尾回环,贯通全文,具有感召力,号召少先队员去植树。诗歌简洁明快的语言,简单勾画了少先队员走出校园植树的场景,浓墨描摹了植树造林后的美好画面,在总结“森林是人类的朋友”的同时,为结尾处“走,我们去植树”画上了有力的、似乎承载着一种责任和使命的感叹号。

2.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学习现代诗歌的经历,从低年级表现无邪童心童趣的儿童诗歌到中年级表现少先队员健康阳光的学生生活的诗歌,内容的变化发展贴近学生成长的需要。植树造林益处多,学生有所感知,但植树这一活动,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普遍缺乏生活体验,因此,我认为对他们而言,恰当的定位应该在“护树”上。

诗歌这一独特的文体,学生能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压韵、反复、排比、对仗等,在浓缩的表达中,比拟的手法也时有出现。大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比拟理解有困难,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质疑探究的形式展开。对诗歌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体悟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悟,并通过合作诵读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碰撞交流、互动生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背诵描写春天的句子。

阶段积累,并为本课教学内容作环境的铺垫。

一、

复习导入

(3’)

引导学习回忆学习内容和方法,并适当提炼

1.回忆诗歌,学过哪些,最喜欢哪首,为什么?

2.回忆学习方法:质疑解疑,合作朗诵

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为学生主动学习作铺垫。

二、

初读质疑

(7’)

1.组织预习交流

2.引导积累词汇

(和煦的春风等)

3.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扫清字面障碍(“四化”、版图等),提炼主要问题(比喻句: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等)

1. 初读正音

2. 交流自读积累

3. 质疑,互动解疑(一)

了解学生学前状态和学习需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为学生深入学习扫清字面障碍。

三、

精读解疑

(15’)

1. 巡视了解并指导小组活动

2.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组际互动,相机指导朗读

1.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 大组交流

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时空。

散点信息结构化。

四、

合作朗诵

(10’)

巡视指导

1. 通读全文,构思组合

2. 小组交流,互动生成

3. 合作朗读,熟读成诵

让合作朗读的过程成为学生领悟诗歌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的过程,同时在朗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

课堂作业

5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1.2.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