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笔算、估算、口算融为一体,养成先估后算再比较的习惯。 3. 初步感受可以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 二、制定依据 1. 教学内容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整数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用一位数乘的笔算乘法的拓展,又是用多位数乘的笔算乘法的起始,因此,掌握了它,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就容易进行类推了。教材按照口算——笔算——估算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为了进一步凸显估算的价值,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估算提前,按照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教学。因此在学习笔算时,学生就能先估算出算式的结果的大概范围,然后笔算,最后通过比较验证答案的合理性。 2.学生实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了 “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知道了用一位数乘的笔算算理: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二、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并且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小部分同学在笔算时已经养成了先估算再笔算最后比较的习惯。但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研究多位数乘多位数,学生的困难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用两数乘的笔算算理的理解,最困难的是第二步: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大部分同学会束手无策,因为他从没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即使想到,还涉及到积的定位和竖式格式的问题。鉴于以上思考,我们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用一位数乘到用两位数乘的过渡,让学生用一位数乘的笔算算理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分拆”的口算思路去类比研究用两位数乘的笔算方法,从而完善笔算方法的结构,也为后续类比研究更多位数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常规 积累 3分 |
1.出示题组 (1)口算 21×20= 12×40= 13×20= 11×50= (2)笔算45×5= 193×3= (3)估算28×52≈ 42×73≈ 2.引导回顾 出示笔算卡片,提问:用一位数乘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
1.独立练习 先独立口算,笔算,再估算,最后同桌相互交流。 2.回忆方法 同桌互说后个别交流用一位数乘的笔算方法。 |
课前热身,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作铺垫。 | |
核心过程推进 36分 |
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1. 提出问题,过程指导 谈话揭题:我们已经学过了用一位数乘的笔算,还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 提出问题:我家订了一份牛奶,平均每月28元,一年要花多少钱?(出示例题) 怎么列式?28×12的积是多少呢?把想法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视,并进行过程中指导,打开学生的思路: ·你能不能用以前学到的本领来帮助计算? ·会口算再尝试一下笔算,能笔算的试试口算,你可以比较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 组织交流,提炼方法 第一层次:呈现资源(1)(3) (1)你能迅速判断出哪个有问题吗?(板书:估的方法) (2)这些正确的方法你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指导理解把一个乘数拆成两数之和口算思路。 (板书并指出转化时一般选择比较小的数来分拆) 过程拓展:把12拆成11和1合适吗?为什么? 指出: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指导理解笔算思路。仔细观察几位同学的笔算,有什么想说的?把想法轻轻告诉同桌? ·再次板书乘法竖式,理清运算顺序,规范格式。(用好遮挡小方块) (3)指导学生笔算12×28,62×41,13×72。 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用估算来判断积的合理性。 出示学生资源,第一针对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再次明晰笔算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比较28×12和12×28的积,得出验算的方法。 (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第二层次:呈现资源(3) (1)还有一些同学是这样计算出28×12的结果的,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过程拓展:如果是28×15可以怎样拆? 17×23能用这种方法计算结果吗? 小结提升:看来这个方法并不是每一道题都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1.理解题意,独立探究 学生情况预设: (1)口算思路,把一个乘数拆成两数之和 ·28×2=56(元) 28×10=280(元) 280+56=336(元) ·12×20=240(元) 12×8=96(元) 240+96=336(元) (2) 口算思路,把一个乘数拆成两 数之积 ·28×6×2= ·28×3×4= ·4×7×12= (3)笔算思路 28 28 28 28 28 ×12 ×12 ×12 ×12 ×12 56 336 56 56 56 28 280 28 84 336 336 2.互动生成,理解方法 个别交流。利用估算判断正误,体会先估再算的价值 先同桌互说,再个别交流。 理解把一个乘数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先分别相乘再加的口算方法。 明确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先同桌互说,再个别交流。理解十位上积的定位问题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顺序,体会分两次乘的好处。 独立笔算, 巩固笔算方法,并自觉运用估算判断积的合理性。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发表观点。 尝试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观察方法,并进行个别交流。 拓展思路,知道还可以将一个乘数拆成两数之积的形式将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但这种特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
开门见山提出研究主题,明确研究方向,聚焦28×12。 体验解决新问题的策略——转化。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是学习难点,通过对比资源(1)(3),有效沟通口算、估算与笔算的联系,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笔算中每一步的含义,掌握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丰富方法,避免单一。通过资源(1)(2)的对比,再次体验转化是解决新问题的策略。同时体会特殊方法的局限性,突出一般方法。 |
灵 活 运 用 方 法 |
1.提出问题,捕捉资源 算一算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1)25×44= (2)17×11= 2. 组织交流,凸显“灵活” 提问:这些方法都对吗?哪种简便? 小结:如果养成计算前先观察再动笔的习惯,就可以根据数据特点选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
1. 运用方法,独立练习 学生情况预设: (1)大部分学生不会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只是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2)个别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算。 2. 辨析比较,打开思路。 在辨析比较中感悟有时可以根据数据特点采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
在比较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计算前可以先观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方法进行计算。 | |
拓展 延伸 1分 |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会算了,那用两位数乘三位数你能解决吗?出示:328×12 如果是用三位数乘,又该怎样算呢?出示:328×121 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
尝试运用今天学习的笔算算法类比解决多位数相乘的问题。 |
拓展延伸,整体建构知识,为学生主动迁移乘法笔算算法提供研究载体。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发布时间:2009-04-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