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实践传真>>文章内容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发布时间:2009-04-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其中两组特殊的关系:平行与垂直。

2学会利用分类分析和聚类抽象的方法认识概念,掌握概念学习的一般过程。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教材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分两部分安排:在识别直线的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样的安排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不清晰,缺乏整体的认识,导致了学生认识的点状和割裂。因此,本课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组,帮助学生先整体感悟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自主建构知识的整体框架,丰富对概念学习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分化学习平行与垂直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些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经验,具有了初步的概括总结的能力,这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一开始想象并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部分学生会不太理解教师意图,不知道画什么。在一级分类时往往会只关注表面现象,忽视直线的本质属性,从而导致归类的错误。对“同一平面”的关注,因为学生缺乏对其内涵的理解,因而也会忽略,需要教师在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渗透,并适时对比辨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3

出示直线、射线、线段,想一想三种线各有什么特点。

说给同桌听。

回顾旧知,唤醒对直线特点的关注,为学生理解位置关系作孕伏。

核心过程推进

35

尝试画出两条直线各种位置关系

一放:(先画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还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如果在这同一平面内,再画一条直线,会和这条直线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想一想这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不同的情况?把你想到的画在1号纸上。(翻板出示:画一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1)过程性指导:我发现有的同学很聪明,每画一种就编上一个号码,这样就很清楚了。

2)收集、展示资源。

一收:(边出示边说)

回应(1)非常好,既想到有公共点的情况,也想到分离的情况。老师从大家画的情况中收集了一些,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吗?

回应(2)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想说的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它既可以看作是两条直线重叠在了一起,还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先放在一边)

揭题:(指着学生画的纸说)在同一平面内,同学们画出的两条直线有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独立思考;在纸上画出各种位置关系,并编号。

情况预设:

(1) (2) (3) (4)


(5) (6) (7) (8)

(9)

预设:重合现象。

引导学生在同一平面内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前在状态,把多种资源呈现出来为整体感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搭建平台。

分类中整体感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放:仔细观察这几种情况,能不能

把它们分分类呢?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分,(翻板出示:分一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几类?)

把思考过程记录在2号纸上。

过程性指导: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根据两条直线的表面现象在分类。

二收:出示资源

1)呈现学生的各种分类标准,揭示相交。

2)交流分类情况。

回应1:他是按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交来分的,同意他的分法吗?有没有补充意见?(引导:我们画的是两条直线,想想直线的特点是什么呢?)

回应2:这两位同学都是按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交来分的,标准一样,结果却不同,到底谁分得对呢?理由是什么?

想象一下,哪些实际也会相交?你们画的也有这种情况吗?延长试试看,会相交吗?

谈话:这样分同意吗?(在学生说理由时,延长直线)看来现在通过讨论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刚才有些同学没有考虑到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因此影响自己的判断。如果把 也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呢?

揭示概念:翻板出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介绍 表示法 读法

如果L1L2越来越接近会怎样呢?(揭示:当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零时,它们就重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关系)

小放:在相交的情况下,有没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呢?仔细观察,还能再分吗?(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理由是什么?)

小收:(1)相交成直角和斜交,怎么知道是直角?有办法验证吗?

2揭示概念:翻板出示:两条直线

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介绍表示法,读法)。垂直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

三放:看看自己画的,是不是每一种位置关系都考虑到了?分类对不对?有问题的可以修改一下。并轻轻地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完整地说一说。(翻板出示:说一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应用判断:

1.其实生活中也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比如说,在黑板这个平面内,长边和短边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你也能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吗?

2.教师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找一找,说一说。

3.纸上有很多条直线,找出相互平行或垂直的,不遗漏、不重复的像老师这样记录下来。

先想一想分类的根据,尝试分类。

分类标准预设:是否交叉、

是否接触、是否有公共点等。

预设1:不正确的

交叉:1 3 4 8 9

不交叉:2 56 7

预设2:正确的

交叉:1 3 4 5 6 8 9

不交叉:2 7

利用直线的特点,尝试延长直线并观察。

学一学平行的表示方法和正确的表达。

尝试进行二级分类。

学一学垂直的表示方法和正确的表达。

一生举例说(规范语言)其他同学也象这样用规范的语言跟同桌说说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尝试用符号记录。

通过引导学生分类,从而整体感悟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多种位置关系,理清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并对其中的一些特殊位置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完成概念的建构。

利用过程性指导,引导学生从仅仅对表面现象的关注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关注,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深度。

在学生亲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后,学生会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利用清晰、准确的概念,判断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一方面检测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准确地表达提供了言说的机会。

总结延伸

2

今天我们认识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习了什么是平行和垂直那么如何画平行和垂直呢?

课后尝试。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工具尝试画平行和垂直,为正确、科学的操作方法奠定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