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反思论坛>>文章内容
尝试估算教学
发布时间:2009-04-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三月中旬又在局小连听四节计算课:二年级的加法估算和笔算、三年级的乘法估算和笔算,属于教结构和用结构。课后,老师就这四堂课又做了细致而深入的点评。我对“一估、二算、三比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估算教学时该怎样进行开放的导入,教师不仅要有捕捉资源的意识,更要有并联呈现和交流的意识,教师还必须清楚地知道交流分哪几个层次进行,每个层次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层次之间还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边听着老师的精彩的发言,一边思考着如果我来上这堂课会怎样呢?不禁产生了亲自试一试的念头,正好我们也打算研究这堂课。这样的念头一经产生,我就反复琢磨起当时的听课笔记,一遍又一遍地拜读老师的点评,努力想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老师她们三年级也展开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和笔算的研究,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我在三思之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初稿,定稿的完成凝聚了我们年级组老师的全部智慧。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我先在二(1)班试教。本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事情总是不会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比如第一个环节放下去后,本以为会有竖式出现,结果只有口算的,还有的是直接写出得数,无奈之下,我只好提醒了个别学生,不过没有人会想到估算,最后点拨了半天才有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一节课的内容就显得很仓促,就这,后面有一个练习都没有来得及完成,学生也是懵懵懂懂的。课后,我们组的老师反复思考后,认为今天这节课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去估算,不仅要教给他们怎样估,还要教他们如何书写,对购物的数也做了适当的调整,意在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和意义。带着新的思路,怀揣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二(7)班的教室,却居然把常规积累中的第二个小题情急之下给忘了,唉,不管它了,继续往后上吧,后面的课还比较顺利,学生基本上跟我当时的预想差不多,甚至还要好,下课后,我终于长长地出了口气……

课堂上感觉还不错,不过,收上作业来才发现,问题还真不少,不要说那些学困生,就连中等一点的学生也显得很无助,这个箭头该怎么去标,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又向下,真不明白!而且,教了估算要遵循“方便和接近”的原则后,学生基本上都把加数估成了几百几十的数了,这样一来,就又变成了后面要教的笔算的知识了,其实并不简单多少,所以学生计算出来的正确率就比较低。无奈,课后又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加以巩固,甚至在课后又利用帮困小组救助那些学困生,总算,学生有些明白了。不过,正像老师所说的:估的意识只需意会,学生在不断的接触中,要求递进,长期意会,了解就行,逐渐形成这方面的经验,不能僵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