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三年级行政听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8-09-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三年级行政听课调研报告
一、听课等第:
班 级
执教者
等 第
三(1)
任美娟
三(2)
徐 洁
三(3)
宋晓艳
三(4)
徐 艳
 
三(5)
马燕芬
三(6)
居建芬
三(7)
郦少春
二、经验分享:(谈谈你所听年级教学成功的地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练习。练习不再是课后的附属品,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既为教学服务,也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在两篇古诗的教学中尤为突出。并不是单一地咀嚼一篇课文,而是教给学生以后在学习同类课文时可以运用的方法。如任老师教学《山行》一诗时,分“诗中有事、诗中有景、诗中有情”这样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圈划出诗中写到的景物,再边看图边读诗,寻求这些景物的特点,随机理解诗中重点的字词。这种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写景寓情类的古诗打下了能力基础。
3.具有年级特点的学习素养的培养。在课标上清晰地指出了进入三年级应着重培养的学习能力,如默读、工具书的使用、词义的多种解法、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等等,这些在课堂上也都有所体现。
三、主要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提问,学生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这中间有学生的能力因素,但不得不说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也有关系。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中,教师让孩子读1-4节,体会叶子美在哪儿?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但答案基本基于树的颜色及茂盛。然后教师就带领孩子进入下一环节。事实上让我们品读一下这句话“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在这里不仅显示出它的茂盛,更有一种动态的生命之美。在学生没说到的情况下怎么办?如果教师事先预设到,此时指引学生关注一下“升”这个字,相信结果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地设计教学环节,前期认真地反复地读教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预设都是至关重要的,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学习素养的培养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刚才在第二块经验分享中谈到了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素养的培养,这本无可厚非。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仅凭一节课就想让孩子变得异常优秀,显然有些理想化。而且因为这些东西的摄入,使得课堂节奏变慢,教学内容过少,就更值得我们思考了。李政涛老师曾提出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细而实,具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如果过多过泛,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应注重学习素养的培养,但可分解到各个阶段,有重点地施行,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
四、改进建议:
1.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着重对教材进行解读。
2.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加强有效性。
 
汇报人: 金旭峰 
 2008.9.2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