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年级:三年级(苏教版国标本教材) | |||||||
学科:语文 |
课题:金子 |
教时:第二教时 |
执教者:许倩 |
日期: | ||||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词语:埋头苦干、若有所悟、培育。 2、运用畅想拓展说话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描写彼得辛勤付出的句子: (1)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金子。 (2)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3、心灵感悟:理解彼得成功后说的话:“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只要通往梦想的途径正确,又肯辛勤劳动,就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的时候,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小草,由此受到启发,种植花苗,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的难点就是彼得最后说的那一段话,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就有学生这样质疑到。课文的重点是彼得两次在地里辛勤劳动和他若有所悟说的那段话。这一部分的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彼得寻找出实现梦想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这三小节的内容。课文中描写彼得辛勤劳动的画面并不丰富,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想象丰富画面。,教师提供三组关联词帮助学生理清彼得若有所悟说的那段话。如果说第一课时目标是把指导学生把“文章学短”,那么第二课时就是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想象、说话等手段把“文章学长”。 学生分析: (一)原有基础 (二)目前状况 1、这些人生感悟的文章,学生阅读时重结果轻过程——能迅速找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但对如何通过阅读理解中心、体悟情感缺乏方法。 2、对于彼得如何“全部精力培育花苗”没有与生活相联系的实质性的体验。 3、三年级的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心里明白,不能用准确地说明白、说清楚。所以,课堂上教师通过两组说话训练帮助学生准确表达,并学会准确表达的方法。 ※课型研究设想: 期望通过三篇课文组成的主题——人生感悟类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步骤及方法:1、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抓住故事经过中的重点片段或主要人物的言、行仔细研读,或展开想象或圈出重点词句或联系上下文思考;3、以文中体现中心的话语为抓手表达读后感受。简单概括流程为:说说大意——读读想想——悟悟谈谈 | ||||||||
时间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3分钟 |
导入 |
1、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子》这一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我们理清了结构。谁能简洁地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明确精读的内容:在同一块土地上,彼得两次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一次失败,一次成功? |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故事的大意 |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明确学习的目标 | ||||
12分钟 |
1、2小节 |
1.首先我们来看他的第一次努力。 2.指导学生品味:仔细读描写彼得寻找金子的话 出示想象训练的方向 天刚蒙蒙亮 夕阳西下 烈日炎炎 北风刮起 …… 3、引导学生质疑 4、拓展说话:面对着这块土地,彼得若有所悟:“ ” 5、教师小结:看来想挖出金子,一夜成为富翁这条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彼得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 |
自由朗读1-2小节,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他实现自己梦想的相关的句子。 学生关注到了句中的哪些词?点出来。围绕这个词想象一下,他是怎么辛苦地寻找金子的。 学生自由练习说; 指名说、同桌相互说、听 学生质疑:为什么彼得如此的辛勤付出,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学生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解疑 学生想象说话 朗读1、2小节 |
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有目的展开想象,丰富画面 集聚矛盾冲突,探究失败的原因 | ||||
22分钟 |
3-6小节 |
1、教师引读第3小节。 2、还是这一块土地,彼得似乎领悟到什么? (总结:没有金子;很肥沃适宜种植;人们需要鲜花装扮自己家;只要你努力去劳动,一样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面对着这块土地,彼得若有所悟: 虽然 ,但是 。 因为 ,所以 。 如果 ,就会 。 3、引读第6小节,课文又一次写到彼得开始了他的辛勤劳动。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培育花苗”想象,需要做哪些事情。 天刚蒙蒙亮 夕阳西下 烈日炎炎 北风刮起 …… (自由展开想象,说话)如何施肥、清除杂草…… |
学生读第4小节 学生默读第5小节,概括出自己的理解 根据3组关联词说自己的理解 虽然 ,但是 。 因为 ,所以 。 如果 ,就会 。 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同桌相互说,指名说 学生读课文。 这回关注到哪个词。再次展开联想,他是怎样用全部精力培育花苗的。想象说话 |
通过这样一组用自己的话概括理解到用关联词说一段话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彼得说话的内容 通过有目的说话想象,丰富画面、理解彼得实现梦想的原因 | ||||
3分钟 |
7小节 |
教师总结:只要踏踏实实地辛勤劳动,就能取得成功。 教师点拨学生思维的角度 |
对比总结彼得两次追求梦想,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小节 |
通过对比等途径,引导学生从彼得身上得到成功或失败的教训 | ||||
板书:
金子 梦想
第一次:挖出金子 埋头苦干 失败
第二次:培育花苗 全部精力 成功
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