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专题研讨>>文章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08-0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朱雪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1-3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 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二、 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独立探索

出示例题:王大叔用181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提问:题目看懂了吗?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围成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呢?(指名两个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加以追问,以突出思维过程,或者使学生明白18是长方形的周长)

刚才两人各说的是一种围法,但题目要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你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围法都列全了吗?可以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

学生独立探索,教师搜索合适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提醒,注意要18根栅栏全部用完。

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4类:

列举无序,答案错误(错误资源)(得出不遗漏)

思路正确,学生做到了有序,但重复了(错误资源)(得出不重复)

有序,结果正确(文字表示或者类似于列表或者画图等)

表格(可能会有,如果有展示时放在最后,如果没有则交流完毕之后回到课本进行填空,保底

展板上资源摆放顺序:两错和一对。然后再把几种正确的资源摆出来。

2. 集体评议、加深体验

(1) 这里展示的结果都正确吗?

情况一:如果学生先说遗漏的那个,则引出把所有情况都列全就要做到“不遗漏”。你想想看他为什么会错?(没有按顺序来列)怎么按顺序来列?引导到另外一个这儿不是按顺序写的吗?结果对吗?(引导到不重复)哪儿重复了?

情况二:如果学生先说重复的那个,则先引导出不重复,再说出重复在哪儿?再看看旁边不是没有重复吗?对吗?(遗漏了,引出不遗漏),怎么才能做到不遗漏呢?(有序的列)怎么有序的列呢?

第三种方法对吗?

小结:想要把所有的围法列全,就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2) 展示多种正确资源

这里的结果都正确吗?每种解法你们能看懂吗?分别是用什么形式解答出来的?(画图、先计算再列举、文字叙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虽然解题的形式不同,但都做到了有序思考)(如果有表格生成,在最后分析表格,如果没有则打开课本)。

其实,除了这些解题的方式之外课本还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列表的方法,请打开课本第63页看中间的一张表格。你会填吗?

3. 解释课题、反思策略

刚开始做这道题时你们都说不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到现在你能很快地说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肯定不会错?为什么这么肯定?

数学中,像这样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策略——“列举”。

你理解“列举”这一策略吗?(同桌说一说)运用列举的策略时要注意什么?

以前,解决实际问题基本都靠列式计算得到结果,而现在也可以通过列举找到正确答案。

4. 比较结果、发现规律

做完这道题了吗?还要写答,一起答。

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为什么?(周长相同时,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

三、 教学例2

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列举的策略不仅解决了的问题,还找到了一个规律,看来列举的作用还真不小。那接下来的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呢!

1. 出示例2:小王要订阅杂志,有《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三种可供选择,如果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2. 弄清题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1分钟让学生审题,自己不需要读题),提问你弄懂题目的意思了吗?

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搜索资源

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答这道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也可以尝试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来列举,请在练习纸上完成。

要收集的资源:文字形式、字母表示、列表、算式3+3+1=7(最后展示)

4. 集体评议

这几种解法的解答形式一样吗?(追问有哪些形式)那采用的策略呢?(相同,都是列举的策略)都是吗?请作者们分别来介绍一下。介绍时请说清楚你运用了什么策略?又是怎么用的?(突出先分类)他们在运用列举这一策略时,有什么共同点吗?(先分类,再列举)这儿是怎么分类的?分类有什么好处?

5. 前后比较,沟通联系

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先进行了分类,再列举)什么时候要先分类?(在较复杂的情况下,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往往要先分类)

四、 完成“练一练”

谈话:是啊,再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运用列举这一策略有时要先分类。看来,我们对列举这一策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呢!

1. 学生打开课本第64页,独立完成在随堂本上

2. 你得出是几种环数?找到结果为3的学生报结果,引出结果6(视具体情况而定)

为什么是6呢?你是怎么想的?你就是把这所有的情况分成了两类:两次环数相同和两次环数不同。

3. 那就应该是6种环数了,对吗?

情况一:无人提出异议,则教师说答案不对,制造冲突。提问你们运用了列举的策略吗?注意做到分类和有序,怎么还会有错呢?

情况二:若有人提出异议,充分利用争论的气氛,提问(问题同上)。

学生继续思考。

展示得到的结果(201816161412),得出正确的结果是5种。

(整个过程可以喊一名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

4. 小结

看来,在应用列举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做到有序,还要借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力求问题得到正确地解决。

五、 巩固练习

谈话:在课本的第66页还有一些实际问题,你能解决他们吗?

1. 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的1-3题(第一题注意计算正确,及时地上下比较,第二题先列举,再核对。第三题,注意做到先分类。)

2. 集体核对,围绕应用的策略、结果、注意点

六、 总结(视具体情况,也可以放在巩固练习的前面)

今天,我们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从中你学会了什么?(有些问题可以应用列举的策略去解决)运用列举这一策略有什么注意点?(要有序列举;有时要先分类再列举;有时要考虑题目中的具体情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