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歌曲教学,歌曲教学是否成功,关系到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对歌曲演唱的把握程度。通过一学期上课、评课、研讨,与专家对话,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初步总结出小学不同年段歌唱教学的方法:
一、低年级歌唱教学
1、注重良好的歌唱姿势,养成习惯
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势,是训练学生掌握自然圆润的发声方法的前提,也是掌握唱歌技巧的基本要求。唱歌的姿势一般可分为坐式和站式两种。
1)坐式
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不久生性活泼好学,我们就通过游戏来进行唱的常规教育。如:先让他们了解熟记开门,关门,坐象钟,站象松每个动作名称,游戏时,老师说关门,学生马上耸耸肩;说坐象钟学生马上挺坐直,双脚放平;说站象松学生马上笔直站立,眼看前方。这样,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养成了坐的姿势。
2)站立式
站着唱歌时,身体上部姿势要求与坐式一样。身体下部要求是:双脚稍分开,但不要弯曲,距离与肩同宽,负有重心的脚略向前跨出。
2、提倡听唱教学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听唱法是很重要的,是初步音乐的小朋友进入音乐之门的必径之路。听唱法就教师来说就是带唱(带着学生唱)就学生来说是模唱(模仿老师唱)。
1)熟悉歌曲
在一、二年级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学习歌曲内容,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歌曲的第一步应先让学生熟悉乐曲。
A、通过律动,熟悉乐曲
律动表演有助与节奏感的培养和歌曲思想内容的表达。
B、用衬词哼唱,熟悉乐曲
当一首歌曲学生听了两遍,知道了乐曲的情绪,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乐曲,用衬词哼唱。
2)唱会歌曲
课堂四十分钟要把一首歌曲学会、唱会,而低年级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识记,所以引导学生识记歌曲内容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A、念歌词,强化识记
通过念歌词,使学生能较流畅地朗读,清晰地咬字吐字,加深对歌曲思想内容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有表情地唱歌。念歌词形式多样,有:师生对念、同桌对念、找好朋友念等。
B、动作表演,形象识记
动作表演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简练的动作把歌曲的思想感情形象地表演出来。根据歌曲的思想感情,运用简单、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识记,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活跃课堂气氛都起着积极作用。
二、中年级歌唱教学
到了中年级,教材也有了识谱的要求。学生只有具有较好的视唱能力,才能独立的歌唱,演奏和分析音乐作品。中年级以后是学生发展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视觉的发展逐渐优于听觉,有助于识谱能力的提高。
1)利用儿歌辅助视唱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五线谱,假如就看谱认音,则比较枯燥,利用儿歌辅助视记五线谱,则简单、有趣、易记。
2)利用乐器辅助视唱、音准
新教材在四年级开始出现大量的合唱歌曲,对于刚刚接触合唱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
三、高年级歌唱教学
学生到后了高年级,识谱音准等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对歌曲的表现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1. 力度记号
教材中出现的P MP F MF 等力度记号,如果单从技能的角
度而言,做到不是很难,但是要从歌曲意境、情感方面来表现这些力度,就需要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及感悟,当学能带着感情生情并茂地歌唱,力度的变化自然就出来了。
2. 演唱形式
低、中年的演唱形式较为简单、大多为独唱、领唱、合唱、齐唱。
高年级加入了重唱、为自己的歌声伴唱等演唱形式。同样的领唱,什么地方领、用怎样的声音领都可以通过讨论来总结出结果。
3. 速度的变化
同样的歌曲,通过速度的变化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情绪。这是这学
期唱歌教学中,我利用变速演唱歌曲,给学生带来的深切感受。这一感受也体现在了期末唱歌考试的表演之中。有小组就运用变化速度使一首很简单的歌曲变得丰富。
问题:
1. 唱歌音量大小的问题。整班唱歌,为了强调音准,我们要求学生轻声唱。长此以往,学生独唱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2. 高年级变声期一到,大部分男生唱歌都不在调上,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