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成长体验的岗位教育活动研究的计划
(2007年2月--2007年9月)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小娟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班级中,学生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教师的评价且能左右全班的舆论。学生年龄越小,受到左右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不仅造成评价标准渠道单一,而且削弱了学生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削弱了学生对同学间相处和班级生活中各种关系、事件感受的敏锐性。学生自我意识和发展能力的开发也受阻。随着“新基础”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岗位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在班级建设的变革中,努力丰富评价标准、渠道和频率,改变班级评价中“一言堂”的局面,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到了四年级,学生的情绪开始表现得较为稳定,对自我情绪能进行适当的调节,开始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同时对集体有了一定的认同感,懂得集体活动的一些规则和规范,比三年级更具有组织性。自我意识的明显发展,对自己的悦纳,克服困难能力的增强,为参与集体活动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同时,在学生的评价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的、思维定势的痕迹。而对于班长工作到底做得怎样,孩子们的评价大同小异,缺乏有说服力的事实。
二、研究内容
出台一个岗位标准,或许就能让孩子们的评价有章可循,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加合理、公正。
三、研究策略
1、行动研究法
2.回溯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
四、研究阶段成果
1、在全市以上的范围内上班队活动课
2、撰写论文
五、资料的收集
1、照片、录象
2、课堂教学教案、实录、评课等
3、论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