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反思论坛>>文章内容
“促进学生成长体验的习作教学研究课——体育节专题”反思
发布时间:2008-0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晴薇

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片段,把观察到的拔河比赛中的场面、气氛、重点是人物的神情、动作、姿势等写具体、写生动。

制定依据:

1. 教参——四年级上半学期习作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2. 参考了上师大吴立岗教授“作文教学系列研究”的理论:三、四年级重点进行片段的训练,重点发展观察能力。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用语言表现典型表象。

学生分析:

从三年级到四上,学生写作的突出问题都是不会描写或描写不具体、不生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三、四年级时把段的写作教扎实。三年级重点教句群,教学生会围绕中心,用各种各样的句式丰富段的形式结构,同时紧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意义联系。在此基础上,四年级学习有重点地观察,抓典型,用语言表现典型。“体育节作文系列”属于观察体验作文,学生有观察、有体验、有积累,感兴趣,是训练达成上述目标的好素材。我的教学就定位在让学生一课一得,在真实的课堂里得到真实的发展。前几篇写开幕式、跳绳、长跑是本堂课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流程:

(一)回顾方法,意图是把本堂课的训练纳入训练系列,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迁移。

(二)搜索记忆,通过看照片和说印象,按认识规律,让学生先从整体上粗略地回顾比赛情景,用一个词概括地说,实际上是让学生习作之前先提炼出一个中心。之后我有一个提升,这些就是大家的看法和感受,希望大家能深入体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回放镜头,1.看录相,看录相前提出观察重点“请你看仔细当时运动员的表现,尤其是神情、动作、姿势,感受一下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2.说见闻。意图是通过录象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原有体验和记忆表象的同时产生新的体验,通过交流整理观察和体验,互相启发和补充,激发说和写的愿望。之后有一个归纳,看这几个运动员的表现最能感受到比赛的紧张、激烈,他们就是这场比赛中的典型。

(四)习作,先通过我激情的描述,帮学生铺垫好情绪,打开闸门,让学生一吐为快。时间是比较紧,但情动而辞发,学生还是基本完成了一个片段的写作。

(五)交流初稿,认真听是基础。听可取之处和不妥之处,并要求记录,记录有三个目的,一促使更认真地听,二交流时可做到有理有据,三记下经典的语句为自己所用。范例是关键,选了一篇啦啦队员的习作,对习作的点评落点落在描写的具体生动上。又选了拔河队员的一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体验的角度不同,描写也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角度写比赛。

六)修改初稿

分享就是互通有无,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

三、反思

从反馈看,因为点小,所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是很高的。学生在短时间里完成的作文还比较漂亮,学生的欣赏、点评能围绕训练的重点,同时又有生发,既有理又有例,说明平时赏析时有积累。

为了指导不架空,处理好理性与感性的问题,我没有过度强调写作的方法,而是试图通过说或赏析到的具体文辞让学生自主感悟。把要求进行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或提升,一处是要透过神情、动作想象心理活动,一处是要有独特感受,一处是什么是典型,一处是角色不同角度不同,一处是分享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最后一个总结。这样既体现出层次的推进,也形成一个系统。

因为课前课件出了故障,漂亮的字幕变成蹩脚的板书,还活生生少了五分钟,修改后的反馈、总结、布置作业就没有时间了,有点遗憾。

因为我的不机敏,有些点评不到位,比如,一个学生对同学习作中的夸张有不同看法,我只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该加一句:“夸张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写作允许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这就到位了。

课的设计可能承上启下的意味还不浓,放在一到六年级的大盘里,本年段处于什么位置思考还不成熟,所以有所局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