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反思论坛>>文章内容
春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04-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缪勤丹

今天有幸聆听了一堂由徐玥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美术课《春天》,课上徐玥老师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特有的课程资源,从走进春天、寻找春天、表现春天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变化,并激励学生将自己真实感受到的春天,用手中的画笔大胆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让学生的真实情感得到外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源,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而后的大胆表现奠定基础,其实“春天”作为一个教材内容,就仿佛是文学家笔下的“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永恒的话题,所以这方面的资源就显得尤为丰富。如果我们把资源分为预设资源和动态资源的话,那么这些预设资源就可以包括:课前学生对春天的观察、各个学科关于春天这个主题内容的学习、例如:语文课上的写春天、音乐课上的唱春天、科学课上研究的春天的秘密,甚至每天那定时的或婉转或激昂的每周一歌等,这些都为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感受春天,丰富春天的审美体验,积累了知识储备。这节课上徐老师还运用了许多丰富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系统,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变化,但课上有两个环节却发人深思:一个环节是老师为了导入课题,专门播放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因为歌词不是很清楚,加之播放了全曲,既拖延了许多时间,也没有收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学生兴趣也不浓。还有一个环节在教师示范部分,教师特意拿了一颗苹果树贴在春天的背景上,以此提醒学生不要把不是春季的树表现在画面上,其实这是一个多余的环节,因为学生并没有出现这种错误的资源,即使画面上有这样的现象,也不能说是一种错误,现在反季节的水果很多,这个环节不仅没有有效利用资源,反而成了课堂的干扰因素,不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混淆学生判断能力。所以如何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学科资源,提高课堂效率这将是我们需要再次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科资源不能一概用之,需要有效选择,并合理运用,真正起到为教与学服务的目的,更不是多多益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