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州第二实验小学 |
年级:三年级 |
班级:1班 |
人数:52 |
| |||
学科:语文 |
课题:生死相随的海鸥 |
教时:一教时 |
教师:张建英 |
日期:2005/9/27 | |||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馈预习,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积累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2.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了解海鸥们对小海鸥的营救经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能用较为流畅的一、二句话对课文进行评价。 3.重点学习第四小节中描写海鸥们营救小海鸥的叙述方法,突出词语教学,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利用词语把段写具体。 4.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内容,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随的情谊。从而产生对其它生命的尊敬之情。 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只小海鸥有难,其它海鸥成群结队赶来营救,甚至还有海鸥为此付出生命的小故事,在并不深奥的语言中蕴涵了动物之间生死相随的深厚情谊。虽然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课文要表达的感情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所以“潜心会本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安排了多次读的训练就是期望学生经历仔细阅读、咀嚼、品味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来想象画面,体验情感。课文的第四小节描写海鸥们营救小海鸥的过程,可以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作者的写法,并也能从中感受动物之间的情感。 2、 学生实际: 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学会拼音后就开始写话,经过两年积累,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写一段话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写话重在培养兴趣,所以学生的写话存在着亮点较多,整体结构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拟定课题:利用文本资源有效渗透写作指导,试图通过读写结合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写几句话到写一段话的过渡。而《生死相随的海鸥》处于我们这个研究的起始位置,所以我们选择利用教材的第四小节,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作者把段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力求点选得小一些,更贴近学生一些。 | |||||||
教学过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揭题,解题 二、检查预习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4小节 五、学习课文第5小节 六、学习第6小节 七、总结课文 |
出示课题“生死相随的海鸥” 1、出示生字以及词语:四面环海 生息繁衍 地质 悬崖 惊动 成群结队 成千上万 飞旋 鸣叫 轮流 排屎 臭气熏天 铺天盖地 四面八方 情急之中 随波而去 消失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引读1-3小节 总结:这一小节用了几个词语,就凸现出一个令人震撼的场面。 放音乐 总结:一只海鸥有难,其他海鸥都赶来营救;一只海鸥被击中,另一只海鸥陪它一起死。虽没约定,却可以同患难,共生死,它们用行动来证明了一种情感——生死相随 |
读题 理解:生死相随 开火车读词。 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朗读课文 跟读,说说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海鸥。 大声自由读第4小节,说说感受:这些海鸥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轻声读,想象画面(看?听?) 交流 有感情读这一小节 读第5小节 听音乐感受,用语言描述 再读这一小节 读第6小节 想象说话 再读课题 |
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朗读水平。 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仔细阅读、咀嚼、品味这一段的语言文字,体悟海鸥生相随的情感。体会作者抓住重点字词来写营救过程的写法。 通过朗读,从中感受到海鸥死相随的感情。 通过说话,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随的情谊。从而产生对生命的尊敬之情。 | |||
板书设计:
生死相随的海鸥
赶 可……还在
成群结队 成千上万 铺天盖地 四面八方
飞旋 鸣叫 排屎
看到? 听到? 闻到?
(遮天蔽日) (震耳欲聋) (臭气熏天)
《生死相随的海鸥》说课
本文讲述了一只小海鸥有难,其它海鸥成群结队赶来营救,甚至还有海鸥为此付出生命的小故事,在并不深奥的语言中蕴涵了动物之间生死相随的深厚情谊。虽然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课文要表达的感情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所以“潜心会本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安排了多次读的训练就是期望学生经历仔细阅读、咀嚼、品味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来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学会拼音后就开始写话,经过两年积累,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写一段话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写话重在培养兴趣,所以学生的写话存在着亮点较多,整体结构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拟定课题:《利用文本资源有效渗透写作指导》,利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写几句话到写一段话的过渡。而《生死相随的海鸥》处于我们这个研究的起始位置,所以我们选择重点利用教材的第四小节,这一描写海鸥们营救小海鸥的过程,并且重点通过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作者把段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力求点选得小一些,更贴近学生一些。另外,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实际的认知与情感还是二年级的水平。二年级的孩子喜欢课文生动有趣,人文的东西多一点,工具的东西少一点。所以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注重学习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写作方法的指导只是渗透。我们准备再用另一篇类似课文,长文短教,重点落在一个段上,落在工具性上,让学生学会方法。然后,我们再通过组织《青蛙跳跳跳》这个游戏,让学生抓住动作把过程写具体。
教学的第一环节是检查预习,平时教学中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教师只要通过词语、读课文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教学的第二环节是课文的一、二小节教学,通过理解词语“四面环海、生息繁衍”让学生感受海鸥生存的美好。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学习课文的第三、四小节。教师引导围绕“海鸥们成群结队地赶来营救”这句话,通过品读课文、想象场面、说场面的方式,感受当时的场面。在学生畅谈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抓住描写海鸥多的词语让学生体会,既让学生感受到海鸥们的团结,又指导学生认识到围绕中心准确用词可以把文章写得更具体、生动。
教学的第四环节是学习课文的第五、六小节,在忧伤的音乐中,学生感受海鸥们的死相随,再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说话活动,让学生站在小海鸥的角度上,说说心里话,由此升华文章的中心。
评课摘要:
邵兰芳校长:
1.如果就单单把握这些词,似乎欠缺了,因为这些词营造的是一个情景,是否以全景出示更好。
2.第五小节可以再造一个情景:空中的那些海鸥会怎样呢?让这个语言活动促进学运用第四小节的词语。
3.第五小节海鸥的关系可以不纠缠,但可以拓展。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扩张。
4.教学设计若改为第四小节读,第五小节用?
5.教师还要注意面的训练。
张相众博士:
1.我们要关注文本,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是从何而来:是推理而来,还是从内心迸
发而来。
2.学生情感由内心生出了,比如高圣煜同学说:“我出去旅游,我养的小鸟饿死,
我很难过。”教师马上引出词打断这情感,似乎是让情感戛然而止了。课堂活,
我们老师要做些什么?
3.人文与工具并重,和谐统一,还要考虑年级特点。
盛云翔校长:
总体来说,是满意的。学生二升三,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很好。
1.教师注意语文传统文化的瑰宝——孩子的积累,背古诗好。建议今后放在铃响
后,不占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2.课堂主动指导、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很突出。重点把握第四小节感悟,通过重点
字词,自主地跟文本打交道。这样的做法教师要坚持做下去。让孩子有自由驰骋
天地。学生体会到海鸥们团结、友爱、互助,师稍拎高:珍爱生命。没有设套,让
孩子入框。
3.读写结合选点准。建议长期坚持,课堂上加强说的训练,会说才会写。还要重视
读。
给教师的一点建议:
1.做一个语文教师要喜欢语文课,喜欢读书:
(1)精读年段的语文教材。
(2)熟悉整个小学的语文教材。
(3)博览群书。
2.作业尽量用课堂内的时间,这是一个理想教师对自己的要求。
3.磨合工具性与人文性:
(1)开动脑筋思考字词句表层的意思。
(2)咬文嚼字用审美观点,把文字内涵挖掘出来。
4.要认定自己的个性、特点,坚持朝自己的方向发展。
吴玉如教授:
1.新基础的理念,怎么在语文课堂上体现?
2.不同的年级段,孩子的发展,需求是什么?要培养他们什么能力?
3.文本的准确用词:成群结队(状态)、成千上万(数量)、铺天盖地(气势),
教师要归纳、提炼、评点。
4.要从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渗透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