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领略课外阅读的魅力,探索课外阅读促进儿童阅读的基本方法,5月25日下午,李娟工作室的成员们相聚丽华新村第三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儿童阅读之课外阅读”的第十八次工作室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课外阅读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研讨,提升成员的阅读课堂教学能力。
蒋莉老师执教小古文《猫斗》,这是她首次尝试小古文教学,也是工作室的第一节小古文教学课。蒋莉老师用幽默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二(1)班的小朋友尽情地读、大胆地说。小朋友们整节课都在琅琅书声中体会小古文的特点——字数少、用字准和有画面;同时也初步学习了小古文的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画和发挥想象。
朱媛老师执教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一句“这是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从始至终回荡在教室。绘本的教学离不开对图画的观察。精心制作的课件一出场,就将一个精彩感人的绘本故事展现在孩子面前。她引导孩子从不同场景不同人群来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情和心情,体验最简单又最深厚的情感——亲情。整节课,学生在朱老师生动贴切的评价中流露最真实的情感,知道了现实的残酷,也明白离别、思念是成长的一部分,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课后,成员们在会议室各抒己见,肯定了两节课的优点,也对课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最后,李老师总结点评:小古文的教学需要老师放低身段,设计中更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理解和生成,文白对照是最恰当的方法;绘本的教学应该挖掘“图片”的价值,图片的颜色、形状,人物的表情、神情……都值得老师带着孩子细细品读,耐心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