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满天飘……”,当歌声飘满整个校园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我们学校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它像春天,又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边,在这关键的一年,作为学校中一名普通的教师,将带给我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参与和实践。
“新基础教育”引领着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走过了漫漫长路,教师们在探索研究中也饱尝了研究的艰辛,但也共同分享了累累成果。这不,短短的开学几周,数学组与语文组相继的两次“异域文化”,两节课型研究,如同一股春风,给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带来的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这股春风吹开了在场每位教师的视野,吹开了在场每位教师的心扉,撩拨得大家热烈争鸣,在碰撞中闪烁智慧的火花。正是学校两个大学科积极投身“新基础教育”研究改革的激流,率先做出表率,通过课堂教学解读相关“新基础”理论,促进其日常的落实,这呈现的方式、结果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包含了组织者的艰辛,凝聚了高静、金旭锋两位上课教师的大胆实践,和学校语文、数学两大团队研究的智慧!
俗话说“观点越辩越明,事实越说越清”,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大家都不是内行,更何况,我们的探讨不仅仅是为了学会评价,而是为了通过评价促进日常的实践研究。两堂课我清晰看到了如下几点,一是“新基础教育”的“新”,两堂课的教学有新意,有新“招”,集中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的理念,二是“活”,“新基础教育”倡导的生命活力的“活”,两位执教的教师思想活,教案的设计思路活,既有预设,又有弹性,既有动脑动手,又有身体参与,似乎还有体育学科的运动和游戏竞赛的“味道”,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学得比较灵活,三是“实”,比较实在,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层层推进,扎扎实时,环环相扣,让人觉得听了课后,就可以直接借鉴和运用。
虽然我们教的不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但在“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和评价层面上,都会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学校带领我们用走进“异域文化”的方式展望和描绘新三年发展的蓝图。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与研究,各学科自然会彰显其特有的课堂魅力!因为:一日之计在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