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竹数学节的帷幕才刚刚落下,二实小数学组“建设教师梯队,提升团队品质”系列活动又隆重登场了,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评课,以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锻炼教师的理论素养。
6月5日下午4∶00,全体数学老师集中在多功能教室,一起观看了数学教学网上李新老师的录象课《面积单位》。不管是年轻的选手还是已过参赛年龄的评委,都投入地欣赏着、思考着……
6月6日下午3∶00,评课比赛正式开始,参赛选手整装待发。昨天半夜甚至大半夜的操劳和今天一天的课务劳累丝毫没有影响到选手们的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由于毕业班的事务繁忙,孙敏、丁小莉在实在抽不出身的情况下,交来了评课稿,她们这种积极投入的热情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面积单位》是一节概念教学课,选手们结合自己对概念教学的理解,采用PPT的辅助手段,从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对李新老师的这节课作了全面的评价,回顾了课堂教学的亮点,如: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建立对面积单位的理解;精心铺垫,课堂的推进自然、合理等。同时也谦逊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教学容量的丰富和教学时间的冲突;提供材料的多样化和材料使用的有效性等问题。虽然,各人评价的立足点不同,标准也不尽相同,但从每个人的发言中都可以看出他们真的是在用心地体验,在思考李老师教学的同时也在审视着自己的教学理念。
选手们精彩的发言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互动同样精彩。评委们针对选手的发言作了中肯的点评。在评委们评价选手的同时,选手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比较集中的是:评课时,怎样恰当把握面与点的问题?对此,身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王冬娟校长作了答复:评课时,恰当把握面与点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确定。面面俱到体现的是一个选手的基本功,而对点的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现一个选手的能力。只有将面与点有效结合,才能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王珏老师在评课中谈到“整节课就仿佛是一个大型的模拟实验,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体验中建构,通过‘做数学’的方式,师生一同亲身经历了面积单位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全方位体验中获得了全面的提高。”这次评课活动,不管是选手还是评委,不也正经历着学生一样的“做数学”的过程吗?在自身的体验中,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