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科研动态>>活动通知>>文章内容
英语与育人
发布时间:2007-04-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明亚

认真阅读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一节,其中叶教授提出了学科教学价值观重建的三个方面,即: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以及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英语教师,于是我思索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其育人价值。

早在十九世纪,赫尔巴特就提出了“教育性教学”,他认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形成人的德性———“善的意志”,这种“善的意志”是自由,完美,友好,正义,公平五种道德理念的统一。其实我认为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这些道德理念同样是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当分析教材,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教育。

左焕琪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中指出:英语教学仅集中在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特点、策略与方法等方面,较少研究如何从根本上提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采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外语的学习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看到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够用另外一种语言去表达,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用这种语言去进行跨文化的交际。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考试压力较之中高年级还比较小一些,但这时也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培养的良好时期。作为教师,就应该打破考试练习的条条框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上来。

叶教授在文中还指出: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所以教学的内容是为育人而准备的。所以我认为,教师不要被书本的知识结构所束缚,应该有所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拓宽教材,延伸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拓宽教材体现在对学生实际需要与兴趣的研究之上,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展开。延伸教材体现在挖掘教材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英语教师往往会教多个平行班,各个班级的学生总体状态和自身水平会不尽相同。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之间也有很多的差异。所以有时候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不能按照事前的设计进行教学。叶老师告诉我们,教学中要注重动态生成性,设计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虽然这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但是我认为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新基础教育”所要追求的课堂教学,也是现今教师需要追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