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
1.重点突出,全面兼顾
(1)认领专题重点研究
集体研讨:针对认领的课型,我们进行了集体研讨,对什么是“整体感悟”,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怎样实现“整体感悟”进行了集体研讨,各备课组讨论基础上形成文稿和教学设计,教研组活动时进行集体交流,大家对当前主要研究任务了然于胸,增强了教研组和教师们的重视程度,也给后续研究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积极实践:在集体研讨基础上,各备课组根据本年级教材内容,各自选定了一
个研究内容,并初步制定了活动安排。其中以三年级的《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主线,在教研组内开展尝试研究。
专家指导:专家组的指导,对我们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我们的专题研究刚刚起
步,专家组就为我们指出问题所在,并仔细分析其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和操作策略,帮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计划,重建取得了初步成效。
自觉运用:我们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对《用一步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用
两步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教学中,教师能主动尝试突破点状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能运用整体感悟的思路对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策略、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设计。取得比较好的实践效果。
(2)已有经验积极深化。
根据专题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加大对教师基本理念的内化和已有经验
的深化。从真正关注学生,进一步增强资源捕捉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基本成熟的课型认识的推广和深化,我们在5、6两月调整了原定计划,组织了新的一轮实践研究活动。
有分有合: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认领了一个课型研究专题,
一年级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进行了融合渗透课型的研究,二年级用《角的认识》、三年级用《小数的认识》、四年级用《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整体感悟课型中概念课的研究,五年级用《分数的加减法》进行了融合渗透课型的研究。在备课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推荐一节向学科组汇报。
有条不紊:这学期,各项事务比较繁杂,我们组有两位教师参加了我校承办的
常州市小学中高级职称的课堂能力考核,两位教师参加省录像课评比,三位教师参加职称晋升课堂能力校内考核,十位教师撰写《常态下的练习课设计》,我们还组织了“迎六一”数学竞赛,各年级都组织学生进行了口算比赛、数学竞赛,涌现出一批数学学习积极分子。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既需要集体的配合,更需要个人的素养支持,但数学组还是始终把握好发展的底线,不让繁忙的工作冲谈研究的氛围,课型研究始终有条不紊的开展。能整合的就整合在一起开展,能独立作战或小范围开展的就自己先做起来,有研究的展示活动了,总是提前通知,集体参与,提高活动的效益。
2.丰富感悟,及时提升。
(1) 广泛阅读:针对教研组教师理性思考不足,总结提炼水平不高的现状,
我们除了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如“每日一读,政治学习”等之外,我们数学组还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行广泛阅读,有专题研究前的专题导读,有数学理论的普及学习,有优秀课堂的观摩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多样的,教师也有需求有收获。
(2) 实践反思:丰富的学习、实践感知,对教师有一定影响,但要收到实效,
还在于有效的内化。我们组织多层面的反思总结,围绕研究课我们进行备课组内、教研组内集体研讨,发现问题,解决疑惑。我们组织了《走进观察物体,直面有效课堂》的校内沙龙活动,用一个主题、一节课引出其他学科教师的争鸣,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交流差异,感悟不足。
(3) 专题辅导: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提炼水平,我们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
织的寒假论文比赛,并请专家组老师对获奖论文进行专门指导。我们还邀请王校长做了题为“写作,乐在其中”的专题论文辅导讲座,从职业价值享受的角度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指导数学老师怎样用预设促进课堂丰富的生成,怎样把握鲜活的课堂资源,怎样把课例转化为可读性强的文章。教师们感动、感叹的同时心中也涌动着创作的激情。
二、成效和反思
1.取得成效
(1)积极的心态提高了教师参与的效率,专题研究的方式变化带来思维方式的变化,教师能围绕主题进行主动的学习、思考。在专家组的带领下,教师在理念理解和课堂实践方面都获得有力的指导,感受到自己的发展、成功和自信,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与自己年级相关的内容主动申报参加研究,自己备课组没有内容了,积极参与其他年级的研讨活动,为自己下学期的研究做准备。
(2)梯队的意识促进了教师健康的发展:骨干教师的主动性在学习、沙龙、课堂实践中充分发挥,为其他教师起到率先示范的作用。第二梯队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有挑战的机会,有表现的舞台,自己的发展十分明显。第三梯队的教师跟进学习,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有感受,也有尝试。本学期经过层层考核,我们又有两位教师获得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三位教师获得常州市骨干教师的称号。张林老师的录象课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3)自觉的管理增进了教师研究的持续。数学组的教师比较自律,而且新教师也都被数学组氛围所浸染,自觉地参与到各项活动、工作中,主动地奉献自己才干和智慧。因此各项常规的执行相对不需要外在的压力,而是作为习惯在执行,为教师腾出了较大的时空进行研究,教研组的工作可以向研究实践大力倾斜,
2.问题反思
(1)前期计划尽早尽善。下学期的研究,主要是将“整体感悟”课型结合具体内容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我们学校相对薄弱的课型,如“归纳探究”、“整理复习”的课型要在学期初就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
(2)教师发展求深求全。下阶段教师梯队建设的重心还是要继续落实第二、三梯队教师的打造,第一梯队的教师要实现研究状态和“新基础理念”实践的日常化,用开放的课堂和有力的引领,用数学组“开放、探索、研讨”的文化进一步感染教师,营造氛围。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和成果扩大影响,提高辐射力。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
20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