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 间 |
2006.4.3 |
地 点 |
多功能教室 |
承办 |
语文教研组 |
|
与会教师 |
语文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代表 |
研讨主题 |
角色表演为教学服务 | ||
|
结合本学科谈谈你对“角色表演为教学服务”这一主题的认识;结合本课,谈谈开展这一课型研究的意义、策略、效果如何;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审视这堂课,你觉得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作改进?在你的课堂教学中,你碰到了哪些困惑?最需要哪些帮助?(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针对主题另外选择话题) 九年前,我也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摸打滚爬了7年,最终主动出局转岗当了位数学老师。这学期在“走进学校异域文化”活动中我一共听了3节语文课,每节课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冲击。现在想来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是非常理智正确的。 当时坐在许倩的课堂上我就一直在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角色表演不是新生事物,那今天的角色表演和以往的角色表演有何区别?最终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变了。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教《骄傲的孔雀》《狐狸和乌鸦》等课文时,也喜欢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演一演,但更多的是文本的再现,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已。但我从许倩的课堂上,我读到了角色表演的新价值、新内涵。我们可以来看五个词20个字的表演要求:声音响亮、动作合理、感情丰富、团结认真、敢于创新。透过这五个词尤其是后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到许老师心中装的教学目标已从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拓展到语文学科特有的价值目标,并且能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出发。数学学科、其他学科如何实现学科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我想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话题,今天许老师用实践为我们作出了很好了诠释。 站在数学的角度我思考了第二个问题:语文课的角色表演和数学课的操作演示探究虽然都是体验的一种方式,他们间有何区别呢?我想语文课的角色表演是学生对文本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感性到感性的过程,而数学课的操作演示是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比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老师也会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同时同地同向行走、同时异地同向行走等,而这里的表演是为了让学生更理性地把握行程问题的特征,更好地探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我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恰当。同是体验,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把握好体验的度。数学课上操作探究、过程体验充分了,基础练习、技能形成就薄弱了;语文课上角色表演、情境体验充分了,课文朗读、整体感悟就薄弱了。如何处理好这个度,需要我们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评课人: 马美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