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教 者: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马美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54——55
日 期:2006年5月24日
班 级:二(1)班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和在1000以内)、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在编排笔算减法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三部分安排,以图书馆三类书籍的本数为题材,先教学不退位减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再以同一题材教学一次退位和连续退位减法、再在教学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后安排了隔位退位减法。整个安排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二是重视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三是重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四是重视计算的整体知识结构。五是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经能熟练地笔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和在1000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有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充分,也有的学生迁移学习能力较强,已经能笔算1000以内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但对笔算的算理,尤其是连续退位的算理,大多数学生还不理解,更谈不上清楚准确地说出。所以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在笔算中能准确地依据算理进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专项训练,导入课题(3分) 1. 口算20题 13-7 6+9 14-8 12-5 9+8 16-8 16-7 3+9 14-5 15-8 16-8 16-9 11-4 12-9 4+8 独立口算,交换批改,有错的改正。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减法,(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独立尝试,探究算法(5分) T:昨天大家根据这幅图上的三个信息,提出了3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且学会了用笔算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儿童小说和童话相差了125本。 那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民间故事又比童话少多少本呢?大家能不能也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 S:能! T:真自信,不过这两题可比昨天的笔算难多了,你发现这两题的特点了吗? S:这两题是退位减法,有的数位上不够减…… T:你真善于观察。那下面我们就来挑战自我,在随堂本上笔算这两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如果你在笔算中遇到困难,不要着急,可以借助计数器画一画、算一算,再思考如何在竖式上表达。 S:独立尝试。 T:按一定的路线巡视,捕捉学生资源,包括错误资源。 提醒:已经完成的学生再想一想,每一位上是怎样算的,准备作精彩的发言,你还可以用昨天学习的方法验算一下,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如果你借助了计数器还有困难,也不要着急,待会把你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 2. 集体互动,解决问题(15分) T:先说说困难,在刚才的笔算中你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S1:第二题个位0减3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十位上又不够减,不知道怎么办?…… T:和他们一样有困难的举手。 S2:我知道怎么做…… T:看样子问题集中在第二题,十位到底怎么算呢?不着急,等一会请你来说。 刚才马老师有意记录了同学们在笔算这两题中的做法。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我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先看第一题。仔细观察,你想说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几位同学。(呈现学生不同的做法)估计有以下情况: 335 335(百位没有去掉1再减)335(倒过来减) -173 - 173 - 173 162 262 242 S: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 T:我也有几个问题: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这百位上的一个点表示多少?从百位上退1个百后,十位上要算几减8,为什么要加10再减?这时百位上要算几减1,为什么? S:…… T: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十位上加10再减。(出示板书) T:我们再看第二题,个位十位都不够减,到底怎么办呢?这是几位同学的做法。出示: 210 210 210 -173 -173 -173 37 47 147 T:仔细观察,你觉得谁的算法有道理,为什么?谁能到黑板上在计数器上边画边说。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再问问他。 S1:自信地像小老师似的边画边说。 S2:质疑…… T:通过刚才的互动,现在你对这题的算法清晰了吗?为什么十位上要算10减7,而不是11减7呢? T:我们再一起来说说这题的笔算过程。 T:现在知道这两题的问题在哪儿了吧,谁来说说。 T:有错的同学迅速改正。 T: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我们终于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算出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162本,民间故事比童话少37本。 3. 回顾小结,总结算法(2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算算比比,巩固方法(想想做做1)(3分) T: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谁真正掌握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把书翻到54页,迅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S:独立做题 T:请一位同学在小黑板上做。 T:组织校对。请有错的同学说说错误原因,并改正。 2. 说说改改,内化方法(想想做做3)(4分) T:请大家看55页第3题,啄木鸟医生正在帮大树检查治病呢。 请你像啄木鸟一样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一改。 S:独立改题。 T:组织交流。 3. 质疑问难,梳理知识(2分) T:通过今天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S:…… 4. 做做练练,提升技能(5分) T:请大家在课作本上完成(想想做做2、4题) 5. 增添信息,建构知识(1分) T:图书馆还有科技书402本,科技书和这三种书各相差多少本呢?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请大家课后试着算一算。 |
落实常规训练,由这些学生熟悉的旧知开门见山、简捷明了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通过学生在学习不退位减法中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退位减法这一新的计算,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自觉投入到新的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 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通过算一算、想一想、画一画的活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获得对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直观到抽象的理解。初步体会“十位不够减就从百位退一,在十位上加10再减”和连续退位的笔算思路。 分层次进行演示交流,从拨算珠——列竖式计算,体现从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思想。 呈现学生资源,暴露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交流、评价、质疑中理清思路,理解“十位不够减就从百位退一,在十位上加10再减”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思路。 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退位减法的方法。同时通过趣味练习,引出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