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动态生成研究>>课堂写真>>文章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06-10-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旭英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学科:数学

执教:蒋旭英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班级:一(1)班

人数:45人

日期:2006年5月24日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条有理地思考,并能有次序地表述计算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常规训练

1.给每位学生准备口算纸。

2.指名学生交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1.学生3分钟口算训练。

2.交流口算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三个小朋友各有多少张画片?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中你会算哪一个?怎样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计算30一8。

①30一8怎样算呢?会算的同学轻轻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身边的小棒摆一摆,来算一算。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②指名交流操作方法。

提醒:仔细观察同学的动作和讲述,与你的算法比较一下,一会儿可以问问他。

③很多同学没有用小棒计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④比较用小棒计算和直接口算,你有什么要说的?

⑤总结:把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20和10。板书:

30 8 =22

20 10

2

4)练一练:

50-9 30-5 80-3

5)计算33一8。

33一8怎样算呢,如果你会直接算,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如果不太会,可以先摆一摆小棒算一算。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

③集体交流,师板书:

33 8 =25

23 10

2

33 8 =25

20 13

5

4)小结:计算33一8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又方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6)试一试:

46一9= 65-7= 84-5=

(7)比较例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3.完成“想想做做”3。

1)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集体交流时提问:求还要折几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4.完成想想做做4。

1)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爷爷今年66岁,小明今年8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1)学生根据要求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30张、33张、8张)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1)学生操作。

2)同桌交流。

1)用小棒计算的学生讲述计算的过程。(2)同学质疑:为什么把3捆中的一捆分成10根单根?

3)交流:用小棒计算和直接口算思考的方法是一样的……

4)学生完整讲述计算的过程。

1)学生选择两题说计算的过程。

(1) 指名交流。

1)学生操作。

2)小组交流。

3)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补充。

1)独立计算并交流。

(1) 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比一比每组的四小题,你能发现什么?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有的学生会计算了,把时间放在思考和讲述计算的过程上。有困难的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通过讨论,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架起操作计算和直接口算的关系,为学生独立口算打好基础。

学生有了基础,操作学具的减少了,鼓励学生思考多种解题的方法。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使学生明白解题不仅要正确,还要方便。

总结归纳,使学生自主体会到退位减法的解题策略。

找规律计算重点讨论,让学生内化今天的学习。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两位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怎样算?

学生交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