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二实小青年>>青年文明号专栏>>数学组青年文明号>>文明执教>>文章内容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家长呢
发布时间:2005-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父母既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以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首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家长呢?
1.父母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在生前曾说过:"儿童从长辈的行为上找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正说明了父母言教身带的重要。我们认为父母至少在下面三方面为孩子作出表率。
第一,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品质和道德素质,是评价人们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也是一个好家长的起码要求。爱祖国首先应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一个好的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和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更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特别要注意,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经常满腹牢骚,对党离心离德。正因如此,我们在孩子面前更需要注意发扬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努力使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孩子的心灵里扎下根。
第二,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地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其次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quot;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来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长如能做到这些,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慰,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以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母亲在孩子心目中是崇高伟大的。这位学生从小便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护和老师、邻居的赞誉。
第三,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检朴的优良作风。家长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所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如果我们家长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情绪,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2.要树立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关心孩子成长的观点,发迹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第一,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学习的成绩、智力的开发、身体的健康,而且要十分重视孩子的品德和思想。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最关心的是成绩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往往只看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孩子平时想些什么,看些什么书,行为上有哪些微小的变化或有些什么异常现象等关心注意不够,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只会大吃一惊,后悔莫及。其实,孩子犯错误总是有一个过程的,只要我们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品质,平时细心观察,揣摩孩子的思想动向,某些苗头性的迹象是不难发现的。如孩子出现不愿上学、经常缺课,成绩突然不降,喜欢穿着打扮,晚上出去游荡,带回来历不明的东西,经常有明身份的朋友上门找孩子,经常说慌迹象,精神恍惚或言行粗暴。

第二,抓学习要抓在点子上,应努力培养与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 :" 这小囡脑子不笨,就是成绩上不去。"这句话说明,智力并不是影响学习的一个根本因素。许多材料证明,一般正常的青少年,在学习智商上没有很大差别。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长期实验观察和追踪调查得出结论?quot;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95%以上的孩子智能是差不多的。"成就最大和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发挥得如何。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理想、意志、性格、情感等因素。一般地说,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端正,兴趣比较广泛而稳定,注意力集中、感情上比较热忱,意志比较坚强。我国有人对100名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的传记作过分析,发现他们有共同的人格特征,即①勤奋学习,不知疲倦地工作;②为实现思想勇于克服种种困难;③虚心学习,勇于实践;④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⑤竞争心强,有进取心;⑥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一句话,大凡有成就的人,总是最勤奋、最刻苦的人。因此,我们家长抓学习应重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稳定的学习兴趣,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等方面。意志的动力来源于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意志是需要训练的。如何来培养孩子的意志呢? 首先,家长要配合学校,不断地规定学生适量的学习任务,给他们一定压力,要求他们在单位时间里完成适量的工作。
其次,创设一定的困难情景,加强训练。例如,要求孩子独立地完成作业,并能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学会利用工具书解答难题。
再次,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学习上的失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和用眼卫生习惯等。
3.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⑴在家庭里创造一个良好的感情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体贴和充满欢乐的气氛,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是得以发挥家教威力的情绪背景。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有利于整个家庭气氛的温馨和谐,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下投下阴影,觉得在家里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不少中学生违法犯罪是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的。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孤僻、不合众的性格。
对孩子给予信任和期待,让孩子内心充满幸福感。孩子上进了,应给予热情的赞扬;孩子做错了事,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中肯的批评,
鼓励其改正;孩子遇到了困难,给于热心的帮助,使其获得成功的信心。这样做,孩子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对学习对生活必然充满了希望,冰是表现差的孩子也会上进的。
⑵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孩子学习好,就应该为孩子安排一个清静而又比较固定的学习场所。如做课外作业前要求能复习,上新课前要求预习,要适当地阅读一些课外补充读物等,这些均要求在每天晚上化二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因此作为家长,不论住房多挤,也要力争辟一个合适的角落给孩子放个书桌、小书架、小台灯,布置好地图、日历、课表、小台钟等。有条件的,让孩子有一个单独的卧室和学习的地方那更好。
另外,做父母的,可经常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讨论讨论学习问题,不论是饭前茶余,还是散步浏览,也不论是看书写字,还是收听广播,处处都有知识,处处都有思考。例如看到金鱼死了,可以问为什么鱼死了还睁着眼睛,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能迅速增长知识与才能,而且使孩子感到生活充实,获得极大的乐趣,这对孩子的品德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好处。
4.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应该努力学一点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
⑴要知道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基本素质的培养,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日常行为规范指导。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遵守"行为规范",是每个青少年成为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
⑵要懂得家庭教育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家庭教育的过程严格来讲是双向的,既有长辈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长辈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遵循平等、民主、说服、疏导的原则,特别要防止体罚辱骂,以势压人等做法。主要途径和方法可以有:
①感化。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父母对子女的深情的爱,既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根本依据,又是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这种亲子之爱的感情,是每日每时地在起着感化作用,这种作用给了子女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的动力,成为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和必要条件。
②示范。父母对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包括有意识的耳提面命和无意识的示范影响,是指导子女日常行为的主要途径。这种作用对子女的影响具有特殊的自然性、稳定性。
③熏陶。家庭环境影响子女的终身。家长的思想、修养、言行、家庭的气氛,对子女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⑶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针对中学生来说,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会获得奇特的教育效果。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个实验,即罗森塔尔效应。如果家庭教育中能恰当地使用这个效应,也会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呢?1968年瑞士的一位叫罗森塔尔的教育家去美国的一所小学,在18个班级中,煞有介事地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从中挑选出了一批学生,并向全校师生宣布,他们有优异发展的可能,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老师们对这些学生抱有极大的希望,教师在的热情期望和周围同学羡慕的眼光中,这些学生更加自信、自尊、自觉,内心充满了幸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奋发向上的精神油然而生,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先生再到这个学校,他发现这批学生各方面的成绩、能力都比其他同学高得多,效果十分明显。这时候他才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宣布,他当时所谓发展预测、分班,完全是随意搞的,试卷也未批,只是随便点了一批学生。这个试验证明,师长们对下一代的期望和信任对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能否根据这个效应,对自己的子女寄以热忱的期望,给以更多的信任和鼓励让孩子从小内心充满了自信、幸福,让孩子在无数个成功中体会到喜悦,激发不断向上的进取心。我们认为这样做,必然会有效果的。然而目前有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高,要求不严,只希望他们过得去,将来找个轻松的工作,多赚点钱就行了。或者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武断自己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讽刺、挖苦,致使孩子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信心。结果愈学愈糟,甚至会走上邪道。
总之,我们应该抱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子女负责的态度,同学校紧密配合,共同来完成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任务,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