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二实小青年>>青年文明号专栏>>数学组青年文明号>>优质施教>>新课程研讨课>>文章内容
我们在对话中成长
发布时间:2005-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mmn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学校的一群年轻人早已成了“课改研究”的痴迷者。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会为了某个问题、某篇文章、某个设想而展开对话。 这段时间我们发现,在课改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可喜变化。但是教后静下心来进行反思,总感到留下不少遗憾,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够用。于是“什么是教育智慧”“怎样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这两个话题不经意间又在教师间聊开了。

星期三下午两节课后,由教科室组织全校老师的“沙龙活动”如期开始,本期主题为“关于教育智慧大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部分教师的发言纪要:

徐: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并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速度、难度、教师心态,使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表现出较高的教育机智。

朱:长期以来,大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提得较多,我想教育智慧应该涵盖了教学机智,它应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较高综合素质的体现。

潘:我倒是想谈谈林崇德教授讲过的教师的集体智慧,有感于今年我们四年级的集体备课。“集众智,巧备课”,集体的教育智慧毫无保留,多商量、多交流,众志成城。

高: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热爱学习。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还应是一个“有心”的老师,留心孩子的世界,工作富有创意,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尝试创新。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还必须是个思维敏锐、深邃的人,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

何:我所理解的教育智慧,可分为“硬智慧”和“软智慧”,所谓“硬智慧”,指作为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和学科的技能、技巧。所谓“软智慧”,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感。

金:我觉得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必须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人文气息”包括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对每个学生进步的鼓励和改正缺点的帮助,对每个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的支持,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宽容和苦恼的理解。教师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当他们争执不下时给予理性、公正的评判。“人文气息”还指同学对老师的接纳,热爱和信任,积极的支持和合作。

蔡:智慧体现在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应该是一个“杂家”。认真思考教学中的得与失,想一想目标是否达成,情境是否和谐,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边想边动笔,写中有学,写中再思,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个不说话的老师。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日久天长,相信教育智慧会有所提高。

……

也许在沙龙活动中没能尽情发表个人意见,一位名叫“草莓”的老师首先在校园网上发表教育智慧讨论,随即,大家或跟贴,或发言,校园沉浸在对话与研究的氛围中。
草莓2004-6-8 15:31:24的发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教师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深入儿童的心灵,仔细研究他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是怎样看待世界的,他周围的人对他有什么影响。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所以我认为老师要有智慧的行为,先得有智慧的眼睛和追求智慧的头脑,有一颗对最寻常的经验敏感的心灵。

Sunmin跟贴:

所以,我觉得做教师也有天赋,敏感的人善于捕捉,如情感、如反应,觉得自己不敏感的人就要有意识的去模仿,直至成为一种本能。

海信跟贴:

要想深入孩子的心灵,就要在乎孩子的感受。教育的细节你也许并不在意,可孩子们却很“在乎”。作为老师,我希望自己也能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在乎学生的感受,及时捕捉教育细节,抓住教育的契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草莓回帖:

我只是觉得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肯定会关注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小事,在这些小事中发现一些其他人不在乎的东西。比如说:蹲下来听一听孩子的话、弯下腰看一看孩子的作业……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中赢得孩子的心。

蓝蔚在2004-6-9 14:32:17的发言:

什么是智慧?字典上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我认为农民的智慧来自于他耕种的土地;工人的智慧来自于他操作的机器,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我认为应该从他每天面对的学生中来。

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在每天发展变化的个体。你知道他们的需求吗?你知道他们的感受吗?好好研究你面对的这个群体吧,相信你的教育智慧就会从这儿闪现!

鸿鹤先生在2004-6-10 8:44:44的发言:

我认为有教育智慧,必形成其技能,谓之智慧技能。或说教育智慧每天都有,处处存在,对于教师来说,稍微留意,随手可得;细思量,这未必太容易了?长此以往,教师每天收集一下,整理一下,日积月累,可成教育智慧典集了。清醒认识教育智慧内涵,用加涅的话来说,那就是必须不断通过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不断进行迂回教学去体味[商榷]。

……

大家直言无忌的对话交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学习、对话、讨论,不断澄清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使课改研究目标更明,并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我们是一群幸福的年轻人,就在我们围绕“什么是教育智慧”“怎样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热烈讨论、各持己见时,叶澜教授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迫不及待地询问叶教授,想从叶教授那里取得真经。

师:“叶教授,您很早就提出了教育智慧这个概念,你能给我们讲讲“什么是教育智慧”“怎样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吗?

叶:“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实践的探索、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素养的高级阶段。形成教育智慧的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着的教育实践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的能力,具有敢于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的魄力,具有善于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以求最佳效果的机智,具有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并愿意与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达到如此境界的教师的教育劳动,必然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工作充满创造的智慧和欣喜,在付出的同时,能感受到的是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师:哦!其实教师的教育智慧可以总结成八个字:即“能力、魄力、机智、魅力”。教育智慧使教师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示出教师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呢?

叶: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必须做到:1.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创造性的开展,是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2.要自我减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营造自由的空间,但在课堂中,我们也要给自己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育过程的推进中,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教师的精神面貌能生气勃勃,挥洒自如,教师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3.先进理论真正成为教师的理念,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交流,课堂中有真激情,真愉悦,想学生所想,对学生宽容、豁达,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宽松氛围。4.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没有永远的遗憾和失败,今天的失败,变成明天的成功,充分利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来提升自己。

……

与叶澜教授的一席对话最终拨开了遮挡在我们眼前的云雾,概念清晰了,行动的方向明确了,我们决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实践,使自己真正成为智慧型的老师。

当然,概念的澄清、方向的明确并不等于我们就已经是一群智慧型老师了。我们清醒地知道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学会与自我对话,学会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因为这是向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这不,一篇篇带着真情实感的“教育智慧”随笔诞生了。下面摘录两位老师的随笔:

大智者若愚

小时候总觉得老师无所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刚工作时常听学生说“老师当然知道了!”,也曾暗暗自喜。然而人非圣贤,总是有过,偶尔犯错,便觉在学生面前下不了台了,想方设法要遮瞒过去。

直到有一日,又犯一小错,学生立即指出,并加了一句“老师也会做错啊”。我愣了一下,说:“当然了,老师也不是神仙,也会有错。”本想今日威信大减,没想学生纷纷点头微笑作理解状,一时气氛融融。更有一学生说:“老师,我在今天的作业中也犯了这样的错,我是……”灵机一动,我顺水推舟:“谁能帮老师和××分析一下这种错误的原因?”……“今天的作业中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也很容易犯错?”就这样上了一节反思课,效果出奇的好。后来,我“犯错”的频率明显地增加了,学生挑错挑得不亦乐乎。他们作业中的错就这样被“挑”少了。

今日谈到智慧,就不禁想到“大智若愚”一说。虽不敢自比大智,但仍有这样一个想法,老师偶尔犯个小错,特别是和学生一样的小错,是否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呢?

……

虽然文章即将接近尾声,但我们的对话还在继续。我们坚信敞开胸怀、真诚对话,借着彼此观念的激荡,必将迸发智慧的火花,而成长为智慧型教师的愿望也会最终实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