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科研动态>>活动通知>>文章内容
感受《认识分数》
发布时间:2005-12-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路叶娜

最近我听了3节《认识分数》,分别是我校三年级高静、潘慧黎老师执教的专题研讨课和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录像,三位老师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课堂上把同样的内容进行了不一样的演绎,由此也带来了数学组教师一次理念与实践有效整合的大讨论。同时也使我清晰了三个认识:

一、学习立足于需求。

课堂均由两个小朋友外出野餐,要平均分配食物引发开来,从二年级时就学过的平均分切入,最后要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无法用现有的整数知识来表达,引起旧知与当前学习的矛盾,引起学生认识新知识的内在需求。

二、学习从属于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中,三位教师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如,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从学生创造的资源中抓住出现的差错或疑惑,就具体实际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教师不包办,让学生自己比较、发现、改善和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而且思维能力、兴趣、自信、习惯等方面也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三、探索开发出创造。

让学生自己“创造”分数,学生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图片折一折,涂一涂,然后上台来讲一讲自己所创造的分数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发挥创造,加强巩固了分数的意义。老师就地取材,从学生的分数中挑选出几个,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地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还巧妙地引用生活中的生动例子,激活新知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库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整理、观察、比较、分类、交流,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领会,体验估测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会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

总之,课堂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从一个学习起点带到一个新的学习的终点,如果这个过程能给学生、给教师带来更多积极的体验享受,那么这就是一堂好课,是一堂成功的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