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走出原我
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与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并付诸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一年多来,我先后参加了全国、省、市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活动十多次。每一次活动,专家们精彩的讲座都深深地震撼了我。 “教材——从只是科学、基础到有开放、拓展”;“教师——从不平等、专制到平等、民主”;“教学组织——从只是组织、执行到有开发、研究”;“学生——从只是知识、技能到有态度、习惯”……这些新颖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听来激动不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书籍的反复学习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明白了我们培养的人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随着实验的深入,我发现实施新课程改革并非“邯郸学步”,简单采取“拿来主义”,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不同的学生。在一次次学习反思中,我对自己提出了许多“注意事项”来对“原我”进行教学上的“观念除旧,行为捉虫”,进而塑造教学“新我”。其中有:不打断学生发言;不随心所欲作评价,要有层次,富有启发激励性;语言不平铺直叙,要有激情,富有美感;不追求完美、环环紧扣、滴水不漏,要大胆放手、不求完美、只求创新;小组学习、学生质疑不求形式,要重实效……就这样,在不断的否定中,渐渐走出“原我”。 二、课堂实践——转化行为,走进学生
在开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力图摒弃陈旧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但又往往容易受教案的束缚,常常错失“动态生成”的契机,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围绕着传递知识、强调双基的框框转。重结论,轻过程,在所谓启迪学生之时,却常常赶跑学生的灵感,思维的火花,在注重面向全体时却忽视了个性的发展。于是,我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焕发自己的创造力。我给自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三、五”,即“一个理念”:相信每一位学生内在的潜能,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份自信与成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个激活”:激活思维、激活语言、激活方法。“五个性”: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传递信息的层次性、布置作业的选择性、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我想,教师只有转化自身的教学行为,走下三尺讲台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建立积极、有效、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
一年多来,我“以身试教”,为省、市的数学老师上研讨课,先后为“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市数学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班”、“市钟楼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研讨课,课堂教学得到专家、同行、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的一致好评,课后被许多学校学习效仿。我以实践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课改工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揣摩,我逐步理解了新课程的许多“新”:新的教材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课堂价值观、新的评价观,实践加强了我的课改意识、坚定了课改的决心。
当然,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还不断地产生出新问题,如: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做到开放有度、讨论有效、点拨有方?课堂开放了,学生进步了,老师跟不上怎么办?课堂教学的开放带来了学生间差距的拉大,如何缩小学生间的差距等等。
三、课程开发——巧用资源,走向生活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作为一名走在课改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我深深地知道我们不能只着眼我们课改的形式和渺小的成功,更应该敏锐地发现课改中的种种问题。并能把普遍的问题加以分析提炼,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课改效益。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课程的二度开发,摒弃传统的视教材为圣经的做法,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对教材重组、综合。如: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实现教材内容的再确立;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实现教材进度的再把握等等。
同时我积极带领学校数学组教师研究如何开发学生资源,怎样视学生为教学的资源,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在课程开发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如:开发学生外在客观资源,包括社会资源、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开发学生内在生活资源,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真正架起数学——生活的桥梁。开发、捕捉、利用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差异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情感性资源等等。
四、课题研究——重视反思,走向深入
要做好研究必须用用创新的头脑去看问题,用大胆的方法去探究,与此同时更要用冷静的头脑去反思,总结。这一年多来,我学会了备课前反思,课堂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并学会了如何总结和调整自己工作策略,提高了自己的反思与重建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课题研究的本领,使研究走向深入。
一年多来,在课题研究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得到了领导、同仁的认同。我积极参加省级课题《让学生、教师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和国家级课题《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并主持《关于在学科教学中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围绕新课程课改实验和课题研究,2002年10月我撰写的论文《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获江苏省小数年会一等奖、全国小数年会二等奖。2002年11月《求真、求全、求细、求活》获江苏省教海探航二等奖、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二等奖。2003年3月《浅谈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获常州市青数会一等奖。2003年9月《为学生真正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获江苏省教海探航二等奖、市教海探航一等奖。《奏响课堂灵活与调控的协奏曲》发表在《教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