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二实小青年>>青年文明号专栏>>数学组青年文明号>>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送教上门>>文章内容
“教师回报社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4-12-23   点击:   来源:晨阳小学   录入者:佚名
自98年以来,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工会根据常州市教育局工会的部署,开展了“社会尊重教师,教师回报社会”系列活动,五年来活动已初见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活动也受到了社区、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一、筹建“少儿活动中心”,社区敞开怀抱迎候学生的“放飞”

千年更迭之际,我校为进一步做好“教师回报社会”工作,通过认真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决定以“筹建社区少儿活动中心”为抓手,推动学校社区教育的全面实施。

2001年3月10日,由北环街办,青龙乡勤业村委,翠竹派出所,物业公司及北环、翠竹、翠苑相关居委会、休闲书店等单位代表组成的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社区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将为社区教育的开展起好策划、指导、监督和服务作用。并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14位各方代表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社区教育责任协议书上签了字。

社区内单位工作人员或居民中有相当数量的老干部、退休教师、军警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大学生等,他们不仅素质高,有一技之长,而且热心教育事业,为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启动了聘请“社区教育志愿者”工作,通过自愿报名,建立档案,职前培训,上岗挂牌,量化考核等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作单位的优势,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服务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经多次协商论证,以休闲书店少儿阅览室、物业公司少儿游乐场、乒乓馆、棋牌室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少儿活动中心相继启动,中心建成后为部分学生课后完成家作、读书、游戏、锻炼等提供场所与指导,解决了双职工子女放学后无去处的后顾之忧。

二、办好“家长学校”,促进两代人健康成长

家长学校是根据“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这一基本原则,由学校举办,家长自愿报名参加的业余学校。其基本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比较系统地传授家教知识,通过家庭德育、学习管理、生活卫生等家庭教育课,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改进教育方法,沟通与学校的联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全面提高国民教育质量。

为了高质高效地达成上述目标,我校将家长学校纳入“教师回报社会”系列活动中,有组织领导、有教学计划,有教师队伍,有管理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定地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自愿加入其中,与学校、社会一起探索科学培养下一代的新办法,新路子。家长学校学员工作繁杂,层次不齐,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据此,我们采用“面授”和“刊授”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为家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其家长也与孩子一起入学,成为我校家长学校的新学员,为此学校与家长学校协同举行较为隆重的入学典礼予以欢迎。随之发放学员守则,使每一个家长学校的学员都能明确教学目的,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能对学校教育,对子女教育有一个较为科学和全面的认识。

学生在校学习六年,其家长也要在家长学校学习六年,其间将接受15次面授辅导(每学期1次,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另加“孩子入学,家长要做哪些准备?”“三年级的孩子怎么了?”、“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毕业生?”等各1次),由学校老师和市里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分专题予以讲授。解决学生在各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中产生的共性问题。

与此同时,学校与家长学校还联合编印《家校通讯》,作为刊授教材,供家长自学阅读。《家校通讯》和家长学校一同创办于1991年4月,每年4期,至今已编印了45期。《家校通讯》主栏目设有《写给年轻的父母》、《指南针》、《育儿园地》、《家长心声》、《潘医生信箱》、《童心天地》、《校园短波》、《国内外家教经验介绍》等,通过报摘、答问、讨论、案例剖析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稿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贴近教育,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家校通讯》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下,质量也日益提高。

三、搞好系列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

寓教育于活动中,是我校“教师回报社会”活动的一个原则。每年学校都专门聘请专家较系统地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述”;“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素养、家庭的文化和物质环境、邻居等)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和配合”等, 学校教师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帮助家长了解到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同等重要,使家长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孩子“幼小衔接”,“多事三年级”和“毕业升学”等关键时期,都能给予孩子较正确的指导,防患于未然,帮助孩子渡过了一个个“不适应”,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班级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具体案例,诸如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孩子不爱读课外书怎么办?孩子不善与人交往怎么办?等等,师长共同发表看法,畅所欲言,困惑、不解,均能从中找到答案,而且一些家长的成功经验往往就成了另一部分“无力管教”家长的法宝,尽管有的有效,有的还未见好处,但至少家长们都已经知道“家教”是一门学问,要研究。学校主要搞了3大活动:

1.送教上门: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送教上门,实施个别教育。我们的要求是:每个班主任每年需对全班学生家庭走访一次,走访前要会同有关教师分析学生在校表现及家教对其的影响,提出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与家长共同探索科学育儿之办法。回校后需作好认真记录,反映孩子成长轨迹,积累个案教育经验。与此同时,我们还规定:新接收的班级的班主任及主要科任教师要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走访一次;学校行政及音、体、美、劳等术课教师每年也有上门送教的任务,帮助家长提高培养全面发展下一代的认识,并做好需要帮助学生及其家庭的辅导“支教”工作。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需要帮助学生档案。

2.家教咨询:除了送教上门,每年我们在教师节前后组织由外聘专家和全校教师参与的义务家教咨询活动,分品德修养、学科辅导、心理保健、兴趣培养等四大系列,向全体家长全方位开放,打破了以往定时定人的局限性。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博采众长,各取所需,得到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五年来,我们印发家庭教育材料累计达1800多份,展出学生展板30块,来校咨询家长约2700人次。

3.开放校园: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从早晨7:45——下午4:30,期间家长可听课,语、数、外、音、体、美、劳全面向家长开放,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班队活动孩子和父母共同参与,其乐融融。一并举行的座谈会上,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于一些困难或存在问题,老师与家长也推心置腹,集思广益,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通过几年不懈地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回报社会”系列活动增加了社区、家长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步形成,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出勤率达到97%以上,有95%以上的家长自觉与老师与学校保持联系。“教师回报社会”,增强了社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激发了家长参加评教评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校工作上新台阶,为学生塑造了一个宽松、和谐、个性充分发展,享受愉快童年生活的成长环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