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数学组的创建工作,从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出发,坚
持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的整合,提高教科研活动的实效,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加大课堂教学研讨和实践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使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同时面对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以问题为线索,进行追踪和探索,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
一、 主要工作。
(一)创建学习型“青年文明号”,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因此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从教育杂志上选择重点、热点问题推荐教师阅读,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期初学习重点:新大纲、新课标解读;课改理论学习。
二月学习重点:新教案、新作业设计研讨。
三月学习重点: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
四月学习重点:学习评价研讨。
五月学习重点:新课程、新教材开放研讨。
六月学习重点:各年级复习研讨。
2.尝试开展问题学习模式,以教师个体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主题,收集相关理论背景资料,在备课组范围内展开学习研讨,分析问题实质,提出实践策略,形成研究小课题。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定期写教学后记,每月撰写一篇有质量的反思故事或典型个案,在教研组范围内交流,集思广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2003年“教海探航”、“小数会”、“青数会”论文评选活动
4.在学校的信息技术年中,要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组教师的信息素质。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网络技术,广泛学习收集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3.
(二)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新课程研究以一年级新教材为重点,其他各年级共同参与,在每学期的期初、
期中、期末各举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从备课、施教、评析、反思、重建的全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和实施。
2.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依据“在新的平台上评价数学课堂
教学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既要扎扎实实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在教师中举行出题研讨活动,试卷评比征集活动。
(三)推进校本教研 深化教学改革
1.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确定每周三为“新课程或新基础教研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
2.确定双周周三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开放日。
3.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尝试研训一体,管训结合,各年级组或课题组制订研究方案,期初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
(四)认真抓好常规建设,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1.重新修订数学教研组备课、作业、课堂常规,根据新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标
准,对数学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2.做好每月常规检查和分析,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有更新,对每位教师的备课
和作业设计都有点评,指出问题,提出完善的方向。各备课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根据各备课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安排组织,明确分工,做到有重点、有中心。进一步完善新的备课方式,能针对学生的活动提供充分合理的支持帮助。完善学科常规细则,把备课检查、作业检查下放到备课组,促进年级组教师间相互学习,提高各年级的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形成性作业设计都要注重与各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综合渗透,在扎实落实双基的前提下,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水平的提高、数学素养的提升。
4.充分利用周末艺校“数学乐园”的资源,选好教材,设计好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好每年一次的“迎六一”、“迎元旦”数学竞赛,选拔竞赛选手。组建辅导核心小组,持之以恒做好竞赛选手的辅导工作。积极备战“江苏省第三届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和“华罗庚金杯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