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公示栏跳出‘一等奖’三个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感谢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这个奖有一半刻着他们名字。”10月17日下午,2024年天宁区小学语文信息化评优课获奖公示,青年教师李成祥感慨万千,镜头定格下他通红的双眼。
时间拨回一个月前,李成祥、陈燕芳两位老师同时收到区赛通知。“信息化+语文”的赛制让两人心里打鼓:课堂要融入AI学情诊断、数据即时反馈、数字人互动等模块,对一线语文老师而言无异于“换道超车”。关键时刻,学校一句话给他们吃了定心丸——“你们只管往前冲,后方交给我们”。
校长室:组建“1+1+N”后援团——分管校长亲自挂帅,信息部、课程部、教研组联合入驻,实行每日会诊制。
信息部:负责技术攻坚,配置双屏互动、录播云台、AI课堂行为分析系统;技术骨干侯老师全程陪练,每次试教后20分钟内生成“热力图+切片报告”。(图5)
课程部:成立“磨课夜校”——每晚5:30-9:30,分组对教学目标、技术融合点、评价量规进行“过筛子”式推敲;退二线高校长闻讯返校,连续三周坐镇指导。
“试教第3版时,我因智能体登录不上,情绪当场崩了。”陈燕芳回忆,信息部徐部长把她拉到一旁:“技术问题归我们,你只管关注学生。”当晚信息部加班加点,动用校内教师资源,一个一个账号登录,确保第二天试上无掉线。
10月15日,陈燕芳携《爬山虎的脚》率先登场,课中运用“词云”,实时捕捉学生资源,动态调整观察与表达节奏,让语言目标精准落地。李成祥则在《蟋蟀的住宅》一课中,借助AI生成“3D蟋蟀洞穴”,学生沉浸式穿梭地道,AI根据学生视线热点即时生成“探索指数”,成为文本细读推进的支点。
“在这个月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李成祥在赛后这样说,“信息化不是炫技,而是让学生的思维被看见、情感被点燃,学校给予我们的不只是资源,更是‘失败不怕、背后有人’的底气。”
陈燕芳把这次赛课比作“一次教学理念的淬火”:“磨课的每一晚都在重塑课堂观——技术只有落在学生真实成长上才闪光。未来我会继续深耕‘数字语文’,把这次收获的AI学情诊断模型共享给年级组,让更多人受益。”
据悉,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启动“AI+学科”种子教师培育计划,把赛课经验转化为校本课程,打造“信息化教研共同体”,让更多教师在数字浪潮中乘风破浪。
已至周末,但夜色中的校园灯火通明——新的赛课备战室又已亮起灯光。对于二实小人而言,故事才刚刚开始。
撰稿:李成祥 陈燕芳
摄影:众人
审核: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