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张晓东智慧教育工作室成员齐聚常州市紫云小学,共同探讨AI在小学跨学科教育中的使用,王梦妍老师和张宇康老师共同带来了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学期跨学科教学内容:《数说中国粮食安全》,随后,白淑婷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技术赋能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破局与创新》讲座,最后张晓东校长进行了总结与引领。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一奇迹是如何实现的?王梦妍老师以“常武水稻”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开启数据寻粮之旅。课堂上,学生借助AI工具收集耕地、产量等数据,并通过AI进行处理分析,将静态数据转化为会动的可视化图表,直观感受科技为粮食增产注入的强劲动力。在“对话袁隆平”“倾听主席说”等创新AI互动环节中,“种子精神”深深触动每一位同学。这堂课不仅教会孩子们用数据思考与表达,更让他们深刻理解粮食的珍贵,激励大家争做守护粮食安全的小卫士!
跨学科这一概念源于国外的“PBL”,即项目式教学。张宇康老师在第二课时以一个小项目为核心,学生共同参与,欣赏“禾下乘凉”50周年虚拟展览,并布置虚拟展览,让更多的人知道常州在农业发展中的杰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白淑婷老师以《技术赋能课堂》为主题,分享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突破。她通过VR艺术展厅、AI数字人、DeepSeek工具链等技术,将美术课升级为跨学科融合的"交响曲",实现从"不敢用"到"大胆试"的蜕变。技术赋能显著提升课堂活力(如动态评价、AI备课)与学生创造力,并强调工具需灵活适配学科需求(如希沃互动、数据平台)。她呼吁教师持续学习,以技术为舟、学科为帆,引领学生驶向创新海洋。
最后,张晓东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与引领。张校提出,面对社会上众多的人工智能软件及其会员付费问题,一线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鉴别、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在利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指令清晰的问题。现在的信息科技课,其样貌形态与过往已大有不同,可能与道法课很像,也可能和综合课很像,在新时代的教学下,要注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文:张宇康 摄:陆愈哲、张宇康 审: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