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化作课堂上的灵动音符,探寻音乐教学园地里的新路径,5月15日上午,天宁区小学音乐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的第二十六次活动如一场期待已久的音乐雅集,翩然开启。工作室全体成员、“指向创意实践能力培养的小学歌唱教学策略研究”市课题组成员与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音乐教研组的教师们相聚云端,共赴一场音乐教学的研讨绮梦。
卞莉月老师为二年级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雷雨音乐会》歌唱课。课堂贯彻“学生本位”理念,设计了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雷雨之舞”中用灵动的肢体律动感受节奏韵律;以彩纸、雷鸣筒为道具分组协作,创作属于自己的“雷雨之乐”;卞老师通过谜语导入歌词,引导学生对比雷雨前后氛围,用不同音色诠释“雷雨之歌”。最终,舞蹈、演奏与歌唱在课堂上完美融合,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提升了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
紧接着,常超男老师带着二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了一场充满童趣的唱游之旅——《打花巴掌》。常老师紧扣新课标,以有趣游戏为载体,不仅激发孩子快乐情感,还助力乐句划分、声音表现。将北京韵味融入活动,让孩子自然感知文化。评价方式多样,层层递进,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为低年段音乐教学提供优秀范例。
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谈心中的感悟。大家一致认为,卞莉月老师的课,似一场多感官的音乐盛宴,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化作孩子们手中可触可感的实践;常超男老师则以创编环节为桥梁,紧密连接学生生活实际,如春风化雨般激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
此次活动,恰似一座温情脉脉的虹桥,横跨于教学探索的溪流之上,为教师们搭建起一个交流互鉴、共赴成长的灵动平台。两堂课例宛如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学生本位”理念的璀璨光芒映照下,绽放出音乐课堂独有的魅力与神韵。
(报道:胡云芝 审核: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