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天宁区“智慧教育”张芳菲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翰学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据赋能课堂教学评价”为核心,探索“数据分析+经验提炼”双轮驱动的教学优化路径,工作室成员与来自玛沁县、共和县的教师团队线上线下共研共学,开启课堂评价实证研究新征程。
课堂展风采:聚焦实证,构建智慧课堂新样态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樊慧老师带来五年级语文课《自相矛盾》,活动由此拉开序幕。樊老师以“矛盾”概念为锚点,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辩论、故事汇演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古文内涵。课堂借助中庆智课平台实时采集数据,从师生互动频率、学生参与度、课堂生成资源等维度进行动态记录,为后续教学评价提供可视化依据。无论是精准的问题设计,还是对生成性资源的巧妙捕捉,都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智慧课堂的创新实践。
技术赋新能:AI助力,探索信息科技融合路径
常州市华润小学朱丽彬老师带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应用》专题讲座,聚焦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她结合具体课例,分享了如何利用生成式AI工具辅助数据收集、数据可视化等教学内容,通过智能答疑、个性化学习资源生成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朱老师提出,教师应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AI时代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参会教师打开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新思路。
研讨促提升:多维评课,数据实证与经验碰撞火花
樊慧老师首先进行说课,从教学设计理念、课堂生成处理、目标达成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剖析,并对二实小五(9)班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语文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特别强调了对智慧平台数据采集功能的应用体验:“实时数据反馈让我更精准地捕捉到学生的思维轨迹,为后续的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领衔人张芳菲老师结合教学分析平台数据,从师生互动时长、学生参与面等维度进行量化分析,肯定课堂在“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有效实践,同时建议进一步聚焦数据背后的教学策略优化,让实证研究真正服务于课堂提质。
信息学科陈阳老师从技术赋能的角度点评,认为樊老师对智课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评价局限,建议后续可探索AI工具在学情诊断、作业设计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形成“教-学-评”闭环。
二实小语文学科部长陈赟则立足学科本质,结合具体教学片段,肯定课堂在语言建构与思维训练上的亮点,提出可通过数据精准定位学生的难点,在古文教学中融入更多文化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文化认同。
多维视角的碰撞,让评课不仅是问题诊断,更成为教学智慧的共享与生长。
专家指方向:深耕实证,锚定课堂评价新方向
领衔人张芳菲老师指出,工作室将继续深耕“技术+教研”的融合创新,将课堂评价从经验驱动转向证据支撑,让每一次教学改进都有“数据说话”。同时,她鼓励跨区域、跨学科的协同研究,将工作室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智慧教育经验,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以实证研究为导向,依托智慧平台构建更科学精准的课堂评价体系,推动教学从“经验主义”迈向“实证主义”,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智慧基石。
文:樊慧
摄:陈赟
审:张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