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春意渐浓。甘霖盼新生,花动一城春。为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要求,持续推进新课标的学习和探索,努力提升新课堂的转型与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的全面发展,2024年3月21日在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报告厅开展了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暨“聚焦新课标,探索新课堂”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常州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王明霞老师、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周蓓老师、怀德苑教育集团蒋玉琴校长、常州市荆川小学过舒阳副校长、常州市小学音乐兼职研训员李静老师、各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家一起观摩了常州市怀德苑小学苑岚沁老师和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嵇萍萍老师的研究课,聆听并学习了来自常州市冠英小学梅红老师的讲座。
一、创意课堂,探索转型
1、听音寻路,文化传承
苑岚沁老师执教了《地图》一课,苑老师以音乐家为切入点,踏着音乐家谭盾在湘西的足迹,通过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巧妙清晰地让学生对《傩戏与哭唱》、《舌歌》、《苗唢呐》等章节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文化主线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地展示了湘西音乐文化的魅力,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家对中国古老文化传承的一种信念。苑老师用精妙的语言表达,通过让学生总结谭盾音乐的独特魅力,启发对身边音源的探索,让学生创编自己的节奏,感受万物皆可为音乐的乐趣。
2、互动欣赏,玩学一体
嵇萍萍老师执教的是欣赏课《剪彩波尔卡》。嵇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突出重难点,围绕“波尔卡”这一主线设定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主题,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嵇老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多次聆听中感受音乐情绪,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通过听赏与评述、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等沉浸式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波尔卡音乐的魅力,使得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讲座分享,学以致用
梅红老师做了《乐韵心声——探索音乐课堂中的积极心理渗透》的主题讲座。梅老师从小学音乐教学与积极心理的有机联系、方法、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探索,提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极佳的途径。只有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做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探索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完善音乐教学的课堂,才能实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同时提出AI时代重复机械的东西都可能会被代替,需要未来的孩子能够有更强的情绪感知表达。
三、交流研讨,思维碰撞
课后,各工作室的代表也围绕两节课展开了深度研讨,老师们从课堂的设计思路、过程环节、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对两位老师扎实灵动的课堂展现表示了肯定。
(以下是各区代表部分发言简要:)
1、天宁区小学音乐任玺铮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代表:两节课都注重知识间的联系、递进与迁移,能够结构化的梳理作品,进行作品间的关联。
2、天宁区小学音乐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成员代表:今天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多元融合的欣赏课,这两节课都各具特色。
3、“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新时代美育视域下农村小学歌唱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代表:怀小的学生展现了较高的素养,可以看出老师日常扎实的教学。
4、钟楼区“小学音乐课堂转型”过舒阳工作室成员代表:挖掘教材有深度,设计理念有高度,审美实践有广度。
四、高位引领,明确方向
随后,常州市小学音乐兼职研训员李静老师以及常州市荆川小学过舒阳副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常州市小学音乐兼职研训员李静老师对今天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她肯定了课堂中呈现的精彩点,一切得益于钟楼教研团队的实践笃行,特别是对新课标的解读与实践,深入敏锐。
1、单元意识有渗透:课前有回顾,课中有新授,课后有迁移。
2、情境创设有立场:有儿童立场,有生活的立场。
3、活动设计有章法:不是外在形式的花哨,而是基于音乐作品关键特征。
4、学习任务有驱动:两位老师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到了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
评课之后,李老师还和大家一起探讨了欣赏教学的学习内容:
(1)音乐作品的解读
(2)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音乐活动的设计
最后,常州市荆川小学过舒阳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过校长代表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周蓓老师以及全体钟楼区的音乐老师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感谢,同时感谢各区工作室的成员对两节课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感谢常州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王明霞老师以及常州市小学音乐兼职研训员李静老师对跨区域联合活动的大力支持和高位引领。每一次的尝试都蕴含着钟楼区音乐团队的研究精神,钟楼区音乐老师们将一直在欣赏课的转型路上积极探索,不断前行。
美育浸润正当时,素养生根在行动,碰撞思维的火花,深耕艺术的课堂。本次教学交流与分享为大家搭建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让老师们对课堂转型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今后,各区老师们将继续专注于音乐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文:陈婳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