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名师工作室>>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过程>>文章内容
新竹工作室|沐冬踏歌 研路芬芳
——天宁区小学音乐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四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静





为进一步加强常州市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提升新课堂的转型与落地,推进新课标的学习与探索,1214日在荆川小学举行了常州市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暨“聚焦新课标·探索新课堂”跨市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荆川小学副校长过舒阳老师主持,来自连云港市“领雁人才”培育团队以及各区工作室成员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常州市钟楼外国语学校的戴小婷老师和工作室成员常州市紫云小学的刘达文老师分别为大家呈现了《打花巴掌》和《太阳出来了》两节课。

戴老师基于常州本土叫卖调,重组单元,整合不同地区的童谣,创设真实情境,在游戏体验中带着孩子们从学习说唱童谣到叫卖调的初体验,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中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获得音乐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滋养

刘老师从民族性出发,彝族风情贯穿始终。娃娃——彝族儿童——彝族少年的角色体验中,架构单元框架。教学过程的展开以主题节奏为脉络,整个环节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音乐思维, 让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特性。

新课标的颁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如何有效落实课标理念,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形成更有利于学生身心体悟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样态,是课堂转型的风向标。课后,两位老师从课堂的设计思路、过程环节、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说课。

紧接着,各工作室的代表围绕两节课展开了深度研讨。他们对两位老师扎实灵动的课堂展现表示了肯定。两位老师立足课标,以乐育人,以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为导向,重视音乐体验与实践,关注学生能力习得与养成。

随后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朱华琴老师以及连云港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张海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朱华琴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眼里有生;教学过程有层次、有递进、有手段;活动设计有特点,听觉培养有方法;对教材深度挖掘,有研究力和整合力。

张海霞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两节课虽然是单课时,但都融入了单元意识。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注重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养成,无痕的教学风格,润心育人。

最后,常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明霞老师肯定了两节课的精心准备与教学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三点思考:1.学生可以成为老师的粉丝,而不是“课托”;2.课堂上学生要开心,但更要开窍;3.老师不光要能够看到学生,更要看懂学生

这样的研究课堂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平台,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她鼓励青年教师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在课改中守正创新,积极实行课堂转型。致力打造有温度、有智慧的音乐课堂。

吐故纳新,方能笃行致远。愿老师们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研促教,将“双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行并进,深耕课堂,蓄力前行,在未来音乐教育之路上尽绽芬芳

 

文:刘达文

摄:刘旻

审:李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