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轮转,万物收藏。冬天是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季节,天气虽寒,但教研组学习的热度不减。12月11日下午,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翠竹校区开展了幼小衔接主题教研活动。两校区一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其中,活动还邀请了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莅临指导。
课堂教学展风采
王子玥老师执教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这是一篇极具儿童情趣的诗歌,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王老师通过逻辑清晰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句式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有效落实了幼小衔接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侯心怡老师执教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整堂课自然流畅,侯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难点处浓墨重彩地创设情境,重点处绘声绘色地示范朗读,学生的心就这样一步步融入课文故事中。她气定神闲的教态,行云流水的设计,亲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一目了然的板书,引导孩子体会故事的深刻内涵,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互动评课共研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两节课后,参与活动的老师齐聚一堂,对课进行深度思考和研讨,同年级组的王晖和赵汉彬两位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精彩点评。
王晖老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王老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并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表达想法,从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王老师能联系课后习题设计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主动探索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赵汉彬老师:侯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体现出了她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对课文四小节的教学轻重拿捏到位。特别是对于教学重点的第一小节,她能借助朗读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引导其体会语句背后的语气、心情和感受。与此同时,侯老师还能抓住有用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孩子练读展示,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
专家引领促提升
王勤老师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于一年级幼小衔接的语文课,她赞赏了王子玥老师所带班级学生的精神风貌:孩子们坐得住、会倾听、能按要求做、而且学有所获,无论是课堂常规还是语文素养得培养,都体现出了一年级学生边适应边学习的良好状态。王老师也肯定了侯心怡老师能紧扣二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不同于适应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材的精准把握与运用,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这一宝贵资源,深入课文文意的展开字词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把语言说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关注、学习和内化。
同时,王老师也提出了宝贵意见:首先,教学不可贪多求全,要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使每课时都能高效进行;其次,要将三个关键字“少、慢、大”融入教学,即教学内容要聚焦、环节转换不可过快,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获得感。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更是教学质量和教师成长的源泉。愿二实小的青年教师能在这浓厚的教研氛围中,不断思索,不断感悟,深耕细研,踔厉奋发!
文:张星怡
摄:盛洁
审:汤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