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名师工作室>>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过程>>文章内容
二实小:“幼”见花开,探课堂转型新样态
记天宁区小学音乐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3-10-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静







为了紧跟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落实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养成,推进音乐教师教学的整体发展,促进工作室成员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10月12日上午,天宁区小学音乐李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二次活动,在常州市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如期开展。

第一节展示课是由常州市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贝银银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歌唱课《儿童在游戏》。贝老师以开展“运动会”为情境主线,通过竞赛、律动、游戏等将情境任务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在“玩中学”的育人价值,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在第二节歌唱课《水花花,泥巴巴》中,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卞莉月老师借“雨”发挥,以“嬉戏踩水”“雨中欢歌”两个主题情景,带领孩子们在律动、声势、情境的融合中,感受“踩雨”的乐趣,通过唱、奏、动、演等活动编织雨中交响,在多感官联动中体验音乐的情趣以及童真的质朴与快乐。

工作室领衔人李静老师以《花开有时·“幼”见成长》为题,从环境衔接、心里衔接、内容衔接、教法衔接、评价衔接五个方面,剖析了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课堂实例,分享了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有效策略。同时,李老师还带着老师们共同学习、探索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鼓励老师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做“有陪伴、有指导、有温度、有挑战、有成就”的音乐教育,为参会老师指明了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常州市教研员王明霞老师做了总结性发言。首先,王老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新样态,并鼓励在场的音乐教师们能够打破瓶颈,乐学善思,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践行“学为中心”的理念价值。同时王老师还强调了教师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建议老师们多读书,提升理论素养,突破自我。

路漫漫其修远兮,工作室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学习研讨,共同探寻歌唱教学的课堂转型之路。

 

撰稿:周卉

摄影:众人

审核:李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