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地球系统内的天气、气候、水等要素变化,从而思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了让少先队员们近距离地探索气象奥秘、感受科学魅力、树立科学思想,翰学校区二(4)班威威虎中队举办了世界气象日系列科普活动。
3月23日,恰逢第63个世界气象日,也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150周年,威威虎中队“家长课堂”邀请了一位从事基层气象工作的学生家长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为主题开展气象科普讲座,用声画结合的方式,把生动有趣的气象知识带进了二实小的课堂。
高温、暴雨、寒潮、冰雹、雷电……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开展气象观测的?海洋与气候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家长课堂为孩子们一一作了解答。
队员们带着好奇和求知的心情,听得津津有味,专心地汲取着科学知识,积极地参与互动问答,答对的队员为自己赢得了求知的奖励——气象科普书籍。
家长课堂激发了队员们的学习兴趣,纷纷报名参加现场参观活动。3月25日上午,自愿组建的气象科普学习小分队来到常州市国家气象基本观测站,近距离探索气象观测的奥秘。图片合影
走进气象观测站,只见空旷的草坪上摆着各种形状的仪器,有的似塔,有的像箱子,有的如铁桶,有的好像撑开的伞,这些都有什么用途?队员们带着疑问,跟着气象工程师开始了探秘之旅。
这个高塔叫“风塔”,塔顶上的是风向风速传感器,它由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组成。
这是雪深观测仪,用于测量降雪的深度。
这是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可以测量液态、固态和混合降水,主要用于测量冬天的降水量。
在酸雨人工观测箱前,一位同学好奇地问:“咦,这个百叶箱里为什么会有纯净水呀?”气象工程师笑着解答:“这是用来人工测定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值的。”
在气象工程师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了风向风速、温湿度、雨量、日照、蒸发、能见度、称重式降水、雪深、冻土等气象监测设备的用途和工作原理,零距离感受“风云变幻”,探究“观云测雨”的秘密,增加了对气象知识的兴趣,在内心埋下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更是记录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陈可暄: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常州市国家气象基本观测站。在讲解员叔叔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各种气象检测的仪器。听了讲解员叔叔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气象的观测、记录、采集的基本过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天气信息的预报准确,背后需要做很多辛苦的工作。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都觉得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真的很有意义。
陈晟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常州气象观测站,通过一位叔叔的讲解,我学到了关于气象的很多知识。我了解了气象观测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分别用来测量酸雨、雨量、温度、湿度等。原来,我们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要通过这么多的仪器设备精准测量出来啊,可真神奇!
文:陈赟
图:威威虎中队
审核:陈赟